聽新聞
0:00 0:00

政府「控管私法人購屋」!專家:2大好處 降低囤房與避稅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曾敬德表示,管制私法人購屋,可以降低「囤房與避稅」的可能性。(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曾敬德表示,管制私法人購屋,可以降低「囤房與避稅」的可能性。(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行政院4月7日拍板打炒房草案,將送立院審議,此次打炒房草案中,五大項之一的「管制私法人購屋」,意指草案若通過後,私法人購屋將採取許可制。對此,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該作法可「降低部分人士透過私法人名義囤房與避稅」的可能,但對於整體房市影響不大。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法人購屋佔全體購屋宅數比率約4%,整體佔比並不高,進一步細查,可發現登記人為公司或境外法人的房子,多數為中大坪數的豪宅社區,例如台北知名豪宅「文華苑」,有6成的房子都是法人持有。

曾敬德表示,從地政司的外國人購屋狀況來看,英屬維京群島的外資在2015~2019年就取得13萬坪的建物,位居所有外國人之冠,除了一些中小企業主透過公司名義購屋外,高資產族群也會利用公司名義購置不動產,未來若私法人購屋須採許可制,可能會減少高資產族群利用公司名義購屋的意願,但若有實際購屋需求,還是會登記在個人名下。

另,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2019~2020年自然人購屋宅數51.8萬宅,法人購置約2.3萬宅,法人購置佔比約為4%,不過自然人購屋數量以1~3房為最大宗,比例高達95%,但法人購屋數量1~3房比例為62%,有高達38%是購置4戶以上,加上法人擁有多戶住宅人數比例不低,因此被認定囤房現象較為明顯。

曾敬德說,政府目前政策朝向未來私法人購屋改採許可制,私法人買受供住宅使用之房屋,應檢具使用計畫,必須符合作為長期出租經營、員工宿舍、危老都更重建或其他必要用途等四大用途,未來須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於登記完畢後五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

曾敬德認為,私法人購屋管制對於整體房市影響有限,但可能會改變高資產族群的購屋模式,面對主管機關限縮豪宅貸款成數、管制法人購置住宅,有需求的高資產族群可能會多利用個人名義購屋。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加入 @setn 好友 #全台房市熱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院司委會審「國會改革」相關條文修正案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