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殺率已超越青壯年 爺爺奶奶們心裡想要的是什麼?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瑪帛科技

科技快速發展,人口平均壽命延長,臺灣早在 1993 年進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7%以上),且以飛快的速度朝向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20%)發展。

金字塔動畫050

民國50~150年(推估)的人口金字塔變化,一名老人原本是由20.7名青壯年負擔,目前已急速下降,預估未來會是1.2名青壯年就要養一名老人。(資料來源及製圖:國發會

目前政府機關對高齡者設有許多福利措施,包括醫療照顧、飲食起居、志工服務等等,但是這些多限於高齡者的生理照護範圍

令人吃驚且遺憾的是,據行政院調查指出,老年人的自殺率逐年升高,每 10 萬老年人口自殺人數約在 30 人上下,與其他在 25-50 歲之間的中青年族群相比(每10萬人在10至20人之間),比例明顯高出許多。而造成此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心理問題──老人憂鬱

老人憂鬱可能來自:子女的極少陪伴或忽略對他們的關心、沒有培養自己的興趣,退休後生活頓時失去重心;以及心靈層面沒有受到重視。對於高齡者的關心,如果是經由電子郵件或簡訊聯絡表達,成效不彰;但如果是經由與人面對面的直接接觸,抑制憂鬱的效果大增。長者的憂鬱主要來自心理的孤單、寂寞,唯有陪伴是最佳良藥

(照片提供:瑪帛科技)

(照片提供:瑪帛科技)

MABOW 團隊曾經訪問過一個人居住在鄉下的林奶奶,她的兒女雖然各自在都市、國外工作,但是兒女們有空就會回來看看林奶奶,也常常用電話與她聊天。我們問奶奶為什麼不離開鄉下跟兒女一起居住呢?

「去那裡,人生地不熟的,也要麻煩兒女。我在這裡,到處都是熟悉的朋友可以約出來一起運動、聊天,還可以從事我最愛的唱歌活動,還有左鄰右舍的關心與互相照顧。還有老人志工的陪伴,才不會覺得孤獨寂寞。」奶奶雖然嘴上說著搬去一起住這樣會麻煩到兒女,但是從奶奶的眼神中似乎能看見她努力隱藏的一絲絲難過,在她的心底深處應還是期待能有家人的陪伴。

從談話中也可窺見,長輩對於移居至新環境需面對的陌生、孤獨感會感到擔憂,已習於原生活圈鄰居、朋友或志工們的陪伴。奶奶的例子讓我們感受到陪伴、關懷的重要,雖然所陪伴的不一定是最親近的家人,但是旁人對他們所付出的關心與愛,他們都感受的到。我們從與眾多高齡者相處的過程中也發現,擁有較多社交活動及子女的關心、陪伴的老人,他們的生活比較快樂充足,想法也很積極正面。

(照片提供:瑪帛科技)

(照片提供:瑪帛科技)

「提供長者更溫暖、舒適的生活,給予他們最真切的關懷及陪伴。」的理念是「瑪帛科技」一直以來奮鬥的目標!從創業開始,團隊就持續從事老人志工關懷活動,希望能藉由陪伴,給予高齡者關懷與照護,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目前MABOW的新服務 ──【MABOW care 瑪帛金孫】。由審核通過的專業服務人員,也就是「金孫」,透過視訊通話,與長輩溝通、談天。在聊天過程中瞭解長輩今天的身體狀況,有沒有按時吃藥?昨天跌倒的傷口恢復得如何?或是觀察長輩今天的心情,給予他們適當的關心。同時傳送即時訊息給子女,期望這項服務能扮演長輩與子女的黏著劑而非替代品。

有一次外頭的天氣狀況很差,颳風又下雨,正巧那天「金孫」和蘇爺爺有約,打了視訊電話過去準備和蘇爺爺談天。沒想到,蘇爺爺一接起視訊電話,就用台語親切問道:「今天外面天氣不好,你們還在公司喔?啊你等等下班回家要小心啦!不要太晚回去喔!」聽到一連串的問候與關心,當下真的非常感動和窩心。

或許我們多半會認為是我們所謂的年輕人在給予長輩陪伴、關心;但經過這些實際經驗,我們才發現「金孫」自己反而是獲得更多的人!這些互動並非是單向的提供服務,長輩們的回饋,使得陪伴成為了像家人、朋友一樣的雙向交流。

本文同步刊登於 NPOst 公益交流站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