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間學習」讓幼兒園和安養中心當鄰居,兩個需求一次滿足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MABOW 瑪帛科技

全球高齡化的現象日益彰顯,台灣在 1993 年早已邁入聯合國定義的高齡化社會,香港、日本和美國等地的人口結構近年來也開始變化,也更加重視老人安養的問題。

高齡社會伴隨少子化現象,帶給社會經濟、醫療及家庭的是全方位的挑戰。1971 年美國白宮老化研討會強調要重視高齡學習者的需求,日本在1995年更頒布高齡社會基本法。學術界則提出了「代間學習」的新概念,「代間」意即「年輕世代與老年世代之間」,或許結合銀髮與幼兒這兩個看似身處生命軸兩端的族群,會是一帖妙方。

《無厘取鬧:祖孫卡好》電影畫面(photo via Tvzavr)

美國喜劇電影《無厘取鬧:祖孫卡好》(Jackass Presents: Bad Grandpa, 2013)電影片段(photo via Tvzavr

什麼是代間學習?

「代間學習」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即為「年輕世代與老年世代之間」,彼此持續互相學習和交換資源,進而達成個人及社會利益的行為。日裔學者 Toshio Ohsako 則定義代間學習,是發生於「老年人與年輕人」雙方在學校、社區或工作場所等情境中的互動過程。

而德裔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指出,人類的發展其實是很神奇的,隨著不同階段的發展,老年人在心智功能逐漸退化之後會變的很像孩子,有真誠、有固執且都渴望被注意和被愛。孩子喜歡重複性的遊戲,老人也喜歡重複的話題;孩子喜歡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舉動吸引他人的注意,老人期待被注意時也會做出一些反常的行為。

代間其實存在著同質性,同時能「互通有無」,因此代間學習,或許是重建長者價值,同時消彌隔代鴻溝的方式。

運用代間學習,香港推出bb醫生

香港的組織「bb醫生」是怎麼運用代間學習的呢?林冠翹於2012年在香港創辦bb醫生,鼓勵6個月至6歲大的孩子擔任志工,到銀髮單位或者安養中心與長者交流。

創辦人李冠翹和太太原本皆為社工,在工作中發現青少年的人格和價值觀必須從小培養,因此決定結合所學,希望讓幼兒從小建立服務的心態,應用到老人安養的服務。bb醫生目前成立三年多,團隊已經超過五百人,且人數仍在增加中。

長輩們在和孩子們的相處的過程中,心靈可以獲得撫慰且增加社會互動的機會,而孩子們藉由活動也可以訓練觀察力,培養同理心和建立價值觀。bb醫生締造了雙方交流和相互學習的美好開始。

香港BB醫生活動(photo credit: PandaCarmen)

香港BB醫生活動(photo credit: PandaCarmen

因應超高齡化,日本推行「幼老園」

那日本怎麼做?日本於1990年代開始推出長期照護相關法案,最近幾年更推出隔代交流的觀念,將幼兒園與小型失智症照顧中心相鄰設立,每天安排固定的時段讓孩子和長輩進行共同活動,從出發前的準備,行走時的相伴到沿途一起欣賞風景和相互的安全提醒,都能增進彼此互動。

從這樣的互動中,老人從孩子的身上得到活力,而孩子從長輩身上學習到成熟的關懷、體貼和價值觀,甚至促進了不同世代間的了解和尊重。

金孫服務,提供代間交流的機會

在香港與日本,我們看到了「代間學習」的成功實例,而在台灣最近新興的社會企業「瑪帛科技」也正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瑪帛科技推出「瑪帛金孫」的服務,專業且親切的年輕服務人員,會在約定的時間透過視訊,與爺爺奶奶談天說地話家常,陪伴與關懷長者。「長者不僅能在金孫身上找到陪伴的溫暖,金孫能從長者的身上吸收了人生經驗和情感回饋。」兩者雙向交流,未來若搭配面對面的活動,或許也是另種「代間學習」的形式。

參考文獻:

Ohsako, T. (2002), The role of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s in promoting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ages, Retrieved March 20, 2010

本文同步刊登於 NPOst 公益交流站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