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去演唱會「突發性耳聾」!醫:恐永久聽損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潮健康/郭家和

「微聽損」大調查結果:年輕族群聽力退化最快

現代人無論工作、生活、娛樂皆幾乎離不開3C產品,長時間配戴耳機的比例也愈來愈高,許多人面臨「微聽損」危機而不自知。最新一份「微聽損」調查顯示,接近8成(77%)的20歲族群,幾乎天天配戴耳機,而40-49歲族群長時間、高音量的「重度沉浸」用耳比例最高,恐大幅增加耳朵過勞風險。

衛福部統計顯示,台灣約有69,587人屬於「微聽損」,表示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人面臨輕度聽力問題。在近期發表的「微聽損」調查更發現,20多歲族群聽不清楚對方聲音與內容的比例高達44%,居各世代之冠,尤其是長時間追劇、打線上遊戲等生活型態,與年輕世代的「微聽損」問題息息相關。

聽力損傷的原因及型態  去演唱會竟突發性耳聾?

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張弘醫師表示,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中,先天因素包括母體胎兒感染、新生兒低體重、缺氧、嚴重黃疸;後天因素則與疾病、外傷、噪音有關。特別是極大分貝的音量如槍聲、工地機械施作聲等,可在極短時間內就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由於耳朵對高頻率的聲音保護力最低,高分貝又高頻率的聲音最易傷害內耳細胞,且目前並無治療方式可使之再生。

聽力損失可分為輕度(微聽損)、中度、中重度、重度及全聾。微聽損族群包括輕型聽力損失(雙耳能聽到最小聲音介於20-40分貝)、單側聽力損失(單側耳能聽到15分貝以下的聲音,劣耳只能聽到20分貝以上的聲音)、高頻聽力損失(超過2000Hz的聲音,雙耳或單耳能只能聽到25分貝以上的聲音)。

張弘醫師指出,近年因聽力損傷至門診求助的病人有年輕化趨勢,多數伴隨耳鳴及耳朵過勞。有些年輕病人自己對聽力損傷無感,是身邊伴侶提醒聽不到才就醫。也有年輕族群是參與演唱會後,發生短暫的突發性耳聾,提醒民眾務必在黃金時間內至耳鼻喉科檢查治療,以免造成聽力不可逆的損傷。

連大腦功能都退化?  聽力損傷對各年齡層的影響

WHO已發出提醒,聽力損傷是全球性的健康議題,估計至2050年每4人就會有1人屬於聽損族群。陳雪霞聽力師表示,聽覺與視覺不同,許多人平時未察覺聽力損傷,再加上沒有及時就醫,長時間的聽損甚至連帶造成大腦認知功能退化。對於個人工作、家庭及社會都造成更多負擔。

陳雪霞聽力師指出,20歲以下族群的聽力損傷容易影響其學業表現、同儕關係,也會對心理層面造成問題,比如人際關係緊張與自我價值低落。20歲以上的青壯年族群,則易因聽力損傷造成職場磨擦與工作表現不佳。國外研究顯示,聽力損傷的青壯年族群總收入較一般人為低。此外,也會可能增加擇偶難度,或與家人與伴侶溝通不理想,導致家庭關係緊張。

至於中老年人如果有聽力損傷,又加上身體機能退化與認知障礙,不只職場及家庭受影響,也會產生自我價值低落、沮喪、失智症,這些因素與其他健康問題及身心疾病又會造成惡性循環,使生活品質大幅下降。顯然,聽力損傷在不同年齡層引發的問題,背後皆可能是社會共同負擔的成本。

醫師:66法則最重要  預防聽損與保護耳朵之道

張弘醫師表示,要預防長時間配戴耳機造成聽力損傷,最重要的是謹記「66法則」:勿配戴耳機超過60分鐘,音量應小於播放設備最大音量的60%。飲食方面,平時適當攝取維生素B12來源,如牛肉、鮭魚、鮪魚、蛋黃、牛奶等。提醒年輕族群,盡量別在吵雜環境下配戴耳機玩線上遊戲。可使用降噪耳機以減少耳朵承受的音量。

陳雪霞聽力師也建議,上班族盡可能別在捷運、菜市場、馬路等過度吵雜的背景下使用耳機,當有耳鳴或自覺聽力下降時應及早就醫,平時定期接受聽力檢查。如果參加演唱會或參與KTV聚會,可斟酌使用耳塞等工具保護耳朵。

陳雪霞聽力師提醒,國人使用降噪耳機的現象逐漸普遍,但電聲產品的演算法及製造材質差異頗大,最好選擇知名大廠且配戴時有足夠舒適度的降噪耳機。有任何聽力問題應尋求耳鼻喉科醫師或聽力師,及早介入治療或採取措施,減少不可逆的聽力損傷發生。

延伸閱讀: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為何只開刀不會好? 恐併發心血管等4疾病?

耳鳴是新冠後遺症? 他中耳積水竟是「鼻咽癌」! 3大危險耳鳴要當心

加入 @setn 好友

【94要賺錢 未來事件簿】智原要小心 中興電 士電 大亞 東元 相對抗跌原因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