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猴痘本土案例增要爆了!5大傳染途徑有哪些?症狀、預防一次看

生活中心/施郁韻報導

猴痘確診病例增多,不少民眾人心惶惶。(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猴痘確診病例增多,不少民眾人心惶惶。(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國內猴痘(Monkeypox virus)病例上升,也讓全台不少民眾人心惶惶,猴痘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與已根絕的天花同屬「痘病毒科」,但猴痘症狀較輕微、致死率較低,而猴痘傳染途徑有哪些?

1958年,猴痘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所發現,1970年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生首例人類傳染個案,隨後中非及西非皆有個案傳出。近20年來,猴痘病例陸續於美國、英國等各國所發現,傳染鏈大多與動物接觸史、旅遊史有關。

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猴痘病毒傳染途徑可分為以下5點:

一、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

二、長時間面對面與感染者接觸,進而遭受飛沫感染。

三、感染孕婦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

四、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

五、食用感染動物的肉。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指出,性行為也可能傳播猴痘病毒,過程中可能會接觸感染者的唾液、呼吸道分泌物、生殖器分泌物,以及口腔、陰道及肛門等黏膜部位。

猴痘潛伏期為6至13天,感染後的症狀包括發燒、出汗、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在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在發燒1至3天後,臉部通常會率先出現充滿膿液的紅疹,隨後蔓延至四肢,軀幹則較少出現;這些紅疹會經歷斑疹、丘疹、水泡、膿疱等階段變化,最後結痂脫落,數量最多可達千顆,病程會持續14至21天,多數個案可於數週內康復。

想要預防猴痘,應避免接觸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或與感染者共用器具、衣物;勤洗手、戴口罩;盡量維持單一性伴侶,並從事安全性行為;如果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及靈長類動物,或生病與死亡的動物,食物須煮熟後才能食用。

加入 @setn 好友 #全球猴痘疫情延燒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