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南方朔:誰在攻擊新聞自由?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南方朔

隨著媒體傳播力擴大,它的破壞力也擴大,特別是青年人對「恨的語言」和「恨的行為」已產生警惕。當人人都可成為記者時,做為記者的專業紀律卻不能打折,新聞言論自由是與人品同步成長的。

一個自稱是「台灣民政府」國民的「公民記者」洪素珠,在自己的臉書上播出她堵住外省老伯伯,用惡劣的言辭挑釁辱罵的畫面,這則新聞已惹起了巨大的反彈。這是假借「報導自由」而散布「仇恨言論」(hate language)的一個特例。於是我就想到六月四日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所刊出的封面故事<言論自由遭受各種攻擊>(“Free speech under attack”)。

言論自由的倒退

《經濟學人》指出,現在由於網路科技普及,任何人都可透過手機網路製作出他們個人的新聞或意見。這是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發行人」的新時代,照理說,這應該是言論自由新的黃金時代到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顯然並非這樣。西方學者早已指出,在網路時代,新聞的供給無限多,但它並沒有增進人群的聆聽與相互溝通,人們只是找自己想看的訊息來看,且會自動刪除不想看的訊息,網路時代只是強化了人際的「物以類聚」。網路媒體「容易複製」、「容易傳播」和「容易動員」的特性,於是在許多國家遂出現了言論品質倒退、言論自由惹禍化以及言論自由的大幅倒退。

例如:俄國及中國等原本即不自由的國家,為了避免網路媒體的殺傷力,對言論自由的管控已拉高到國安層級,俄中等國對言論不當的人已加重刑責和任意地逮捕。至於像埃及與土耳其等國家更加專制,對涉與褻瀆的罪名也加重其刑。其他像墨西哥等國,記者如果報導貪汙或販
毒,可能還會被殺掉。而在西方國家,以媒體為工具,對異文化特別是異宗教的歧視也增強,這也助長了國際的敵對。西方的反伊斯蘭,使得伊斯蘭國家的極端組織因而崛起,恐怖攻擊事件遂一再發生。因此,也有呼籲要求保持尊重別人的禮貌。

青年人警惕「恨」的言行

《經濟學人》擔憂言論自由受到限縮,但另一方面,由於言論自由的反面作用增大,所以歐美國家比較年輕的世代已主張政府應介入管制。二○一五年, 美國的沛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民調發現,十八至二十九歲的英國青年,有四七%主張政府應禁止人民發表攻擊別人宗教的言論,但對超過五十歲的中老年人,政府應管制的比率只有三二%。在法國,五五%年輕人要求政府應制止人民發表攻擊其他宗教的言論;至於在三十到四十九歲的中年人,比率只有四三%。

德國十八歲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主張政府應制止媒體報導大型政治抗議活動的居然占了二一%,但對三十至四十九歲的中年人,主張政府對大型政治抗議活動應禁止的只有九%。在美國也出現相同的趨勢,只是程度沒有歐洲那麼強烈而已。

重新思考言論自由的起點

由這個趨勢已可看出,由於媒體改變,媒體傳播力擴大,它的破壞力已擴大,特別是青年人對於「恨的語言」和「恨的行為」已產生警惕。當社會有恨的因素,必定會影響安定,而青年人乃是最可能的受害者。年長的一輩視言論自由為天經天義的價值,但青年人已認為言論自由不能再無限上綱,必須打個折扣。

新聞自由在網路媒體空前發達的時代,它的反面作用已趨擴大,人們對言論自由已有了新的懷疑。西方從十八世紀起,就把言論自由無限上綱,認為言論絕對的自由是進步的動力。但近年來網路媒體普及,卻使得新聞自由已變了調。當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做為記者的專業紀律、記者應有的專業美德全部打了折扣。一個水準不夠的新聞自由,人們當然傾向要對它加強管制。「新聞自由受到來自各方的攻擊」,這不是反動,而是人們對言論自由重新思考的另一個起點。

從十八世紀起,乃是言論自由快速成長的階段。言論自由的成長並不順利,但由它的成長過程,人們看到過去三百年裡,在西方言論這個行業真是能人輩出,前後相望絡繹不絕。在漫長的歷史過程裡,西方的公共哲學、倫理學、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學都快速發展。新聞言論自由是與人品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同步前進的。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傳播科技日益進步,但這一代的媒體人,他們在人的品質上有進步嗎?

言論自由要與人品同步成長

現在的問題是,媒體人的品質進步少,他們擁有巨大強力的言論武器,但他們的人品與智力卻無法匹配,他們只會生產各種八卦、生產各種憎恨的情緒。當所謂的媒體人不能替社會做出貢獻,到了一定時候社會就會要求加強管制,要他們繳回媒體權。

因此,洪素珠這個羶色腥的八卦醜聞,我們千萬不要把它當成鬧劇看,這個事件所顯露的是,台灣的社會生態和文化,值得去全面反省。(更多文章請見1528期《新新聞》,或見新新聞官網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