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變汽水!澳環保科技首曝光 揭密發電廠「碳封存」

記者王詩雅、何世得/綜合報導

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CO2),就在全球努力減碳的同時,澳洲阿得雷德發明出新招,科學家把發電廠排出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高壓液化,不但可以拿來製造汽水,還能養殖微藻,發展生質能源。三立新聞團隊就走訪當地的「碳封存」基地,揭密科學家是怎麼從發電廠收集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加壓灌進地下1公里的位置與大氣隔離,達到減碳目的。

二氧化碳變"汽水"! 澳環保科技首曝光

▲科學家從發電廠收集二氧化碳灌進地底隔離減碳。

大太陽底下真的有新鮮事,Peter是地主,過去土地養牛,現在租給政府和研究機構,把人類製造出來的二氧化碳塞到地底下。接近1萬kPa,等於用1萬個大氣壓力,把流體二氧化碳灌入地底2公里深處,這座澳洲Otway二氧化碳封存基地,2007年利用枯竭的天然氣井進行實驗,連地主都學了一點。

二氧化碳變"汽水"! 澳環保科技首曝光

地主Peter:「這是壓力9984.8kpa,溫度29度,CO2進到管子打進地井。」把二氧化碳塞到地底,必須找到理想地質環境,科學家得發現不透水岩層,可像倒蓋的碗一樣,把比水還輕、讓會往上跑的CO2鎖在硬堅的岩層底下,不會散逸。

二氧化碳變"汽水"! 澳環保科技首曝光

經理Max Watson:「不透水層約50公尺厚,你看許多小洞圍繞化石,小洞蘊含天然氣,天然氣的成分都是CO2。」Max是碳封存計畫的經理,他拿出從地下挖出的兩種岩塊說明,CO2適合「住」在充滿孔隙的砂岩。經理Max Watson:「這是它的深度,2073公尺。」

二氧化碳變"汽水"! 澳環保科技首曝光

模擬圖上,CO2在孔隙多的岩層裡,不會因為擁擠四散,藉由地層封閉特性,二氧化碳終於有長眠之所,其中枯竭的油氣層或是快被抽光的油氣井,地質早已經過探勘,就算以前地震也無災無難,最適合封存CO2,Otway就利用枯竭天然氣井,把地底當成汽水瓶,測試二氧化碳在地層反應,以及會不會外洩。

二氧化碳變"汽水"! 澳環保科技首曝光

回收的二氧化碳並非全是廢物,眼前的工廠和氣槽車就專門運送二氧化碳,製造澳洲的汽水飲料,CO2在英國能發泡當床墊,甚至製造單車碳纖維零配件。科學家從地底深部鹽水層抽上來,放進三個大儲水槽,科學家正實驗鹽水和二氧化碳的關連,提高CO2在地底的吸附性。

二氧化碳變"汽水"! 澳環保科技首曝光

▲回收的二氧化碳能製造汽水、床墊、單車零件。

地質學家Roman Pevsner:「這反射圖是反應溫室氣體封存的位置,在地底下2公里深,這是一般普通的岩層。」

二氧化碳變"汽水"! 澳環保科技首曝光

團塊顯示,二氧化碳被牢牢捉住,沒做白工但憑據從哪裡來?震源車3D測震,碰到固體非固體都會透過聲波來反應,靠聲波就能瞭解二氧化碳是不是越獄了,Otway雖然是產官學研合作的實驗基地,但是澳洲、歐洲、北美、日本正式進入商業運轉,他們在高污染的燃煤發電廠旁邊,加裝碳捉捕設備收集後,運送並灌到地底封存,碳捕碳存是氣候暖化的救星,據國際能源總署估算,到2050年,每年最多可以減少17%的二氧化碳散逸到大氣中。

二氧化碳變"汽水"! 澳環保科技首曝光

經理Max Watson:「能源的需求會增加,2040年起會額外需要54%的能源,我們還會需要石化燃料、生質燃料這類的能源,碳封存是需要的,也是氣候變遷的其中一帖解藥。」在冰島CO2放進富含鈣跟鎂的地層才花2年,95%注入的二氧化碳成功的礦化變成固體,不過碳捕技術若真是百利無一害,先不管兩口注入井的造價,就高達五億台幣,它為什麼發展這麼緩慢?

二氧化碳變"汽水"! 澳環保科技首曝光

地主Peter:「如果感應到CO2,數字會上升,氧氣值會下降,如果二氧化碳太多,你無法活。」反對者憂心,若是二氧化碳外洩會是大災難,有的國家地震多,誰也不保證風險是零,Peter拿偵測機示範警報聲響,希望採訪人員在他視線內活動,進入基地前,Peter還發考卷測驗參觀者逃生求救的常識,即使這一座實驗基地從沒發生事故、即使碳封碳存已經發展快20年,但反對人士認為這個技術誕生,會被視為可以持續大量製造二氧化碳的藉口,反正人類都已經捉得住它。(整理:實習編輯鍾惠宇)

三立新聞台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