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聲量看政治
【開幕式上的壓力測試:世壯運已被蔣市府玩成國際賽事信任度的荒唐秀場】
當黃仁勳來開幕,真正被點亮的是一場城市治理、制度誠信、政治信任的照妖鏡。

▲2025雙北世壯運開幕典禮17日晚間在台北大巨蛋登場,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圖)應邀擔任聖火代表,登場時受到現場觀眾熱烈歡呼。(圖/記者劉彥池攝影)
昨晚在台北大巨蛋,雙北市府斥資大筆預算、動員無數人力,迎來世壯運開幕。從鏡頭上來看,這是一場光鮮亮麗的盛典,有科技、有藝人,有黃仁勳。
但從聲量數據、媒體評論與社群回饋來看,這不是一次全民共鳴的體育節日,而是一場滿滿災難的國民黨政治秀。而這場秀,正在輸掉信任。
【從數據看現實:藍營聲量先攻,綠營後發制人】
YouTube影片數顯示,藍營(泛藍)從5/8就開始積極投放內容,壓倒其他陣營。影片數穩穩佔據領先,標準的「議題空投」操作方式。但從5/14開始,綠營(泛綠)影片數開始飆升,5/16全面反超。
再看觀看數,藍營雖早早在5/9達到14萬觀看高峰,但之後聲量逐步下滑,到了5/16被綠營反超。這說明一件事,比較早操作輿情的不一定是贏家,能撐住不出包的才有話語權。

▼▲觀注度與直播數據揭露真相:表面流量,內容崩壞。(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觀注度與直播數據揭露真相:表面流量,內容崩壞】
藍營影片雖多,但從5/13之後觀注度急遽下滑,內容開始無感、疲乏。反觀綠營影片雖遲出手,但抓準節奏點集中火力,反而在觀眾注意力上逆勢崛起。
直播數據上,藍營主打大規模串流同步推播,綠營則透過抓出包快速切入主戰場。此時,聲量不是看誰多,而是誰能讓「多」變成「動機」。
【輿情全面反轉:開幕式根本是災難控訴】
整理近三天(5/15~5/17)的新聞與社群關鍵字,幾乎全部圍繞在「中國製手錶」、「翻譯出包」、「志工熱昏」、「英文名牌拼錯」、「拍手KPI」、「禮包淘寶」。
這些所謂的「突發狀況」,是從籌備階段就可以預防的「可控風險」。問題是,他們選擇讓它發生。這本來可以是全台灣共榮的大型活動,卻變成大量笑話堆砌的政治責任問題。
【黃仁勳反變成照妖鏡】
黃仁勳的出場,不只是台灣的榮耀象徵,更是「我們值不值得」這種榮耀的集體檢驗。當一個全球科技權威站上你設計的舞台,他會看到你在這場開幕式後面的城市治理細節。然而,世壯運這些包,都不是黃仁勳能掩蓋的。
【誰在點火、誰在設局?】
從活動操作節奏來看,蔣SAFE市府不只失守,還反覆「硬拗」、「甩鍋」,不禁讓人懷疑,這到底是無能,還是故意?
如果讓這場活動辦砸,然後製造「中央不出席」、「外國人搞不懂哪邊出包」的局,那誰會倒楣?當然是整體的「Taiwan」,這根本是讓整個台灣在國際社群上背附不必要的信任成本。
【你辦的是賽事,還是動員大會?】
我們看到許多志工、運動員,甚至市民的社群貼文,揭露了整個活動的「真實版現場」,流程紊亂、補給物資來不及、公務員被要求充數。根本不是為觀眾設計的活動,是為蔣萬安設計的作秀機器。
然而,當參與感變成羞辱感,感動變成冷感。這些情緒最終會在不久將來,用選票回報。
【國際媒體關注點:他們看到的是災難】
從日經中文網、路透、BBC中文等國際媒體的報導角度來看,關注點不是開幕表演多熱鬧,而是中國選手能不能來?台灣旗能不能帶?開幕主辦是否出包?
當地方政府搞砸一場國際賽事,國際不會分析是誰的錯,他們只會說「Taiwan做不好」。這不只是一場活動的公關危機,而是整體國格的破口。
你可以辦得熱鬧,但辦不好,就會燒到你最不想被看到的地方。這場世壯運正好也測試了蔣萬安的治理能力、測試了北市府的公關系統,乃至於測試了國家的國際信任。
北市府交出一張貼滿KPI與遮羞布的成績單,卻撐不起基本的政治信任感,而民眾與國際社會,早就開始記錄每一個笑話、每一次甩鍋與每一份出包。
當你把一個AI界的傳奇人物,請來想為活動增添光彩,你要知道他也會照見你每一道裂痕,也照亮了國民黨如何會做事,如何與公民社會脫節的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