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忠翰/台北報導

▲民間團體舉辦保護下一代大遊行,約150人到場參與。(圖/記者楊忠翰攝影)
新北市三峽區日前發生重大車禍,造成3死12傷的慘劇,使得交通改革議題再度浮上檯面,「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及「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等民間團體,25日舉辦「保護下一代」大遊行,從立法院步行至交通部抗議,儘管天空飄著細雨,仍有150人到場參與遊行。
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巫愷政指出,台灣的高齡駕駛管理制度,目前僅針對1942年後出生的長者進行換照,83歲以上的長者,並無強制換照的制度,而且長者僅須簡易體格檢查,以及認知功能測驗即可換照,根本無從確認駕駛能力,經常發生失聰、視力欠佳的長者仍換照成功,造成用路人的傷亡機率大增,回訓制度僅是走個流程,淪為形式,他們希望透過具有鑑別度的檢核,嚴格檢驗長者駕駛能力及身心狀況,並強調駕駛人全面回訓的重要性。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表示,世界上有許多汽車防意外暴衝的科技,例如誤踩油門抑制系統、DMS偵測駕駛人無意識系統,藉以預防疲勞駕駛、分心偵測及不當駕駛等行為;德國規定汽車必須安裝防撞設備,有碰撞危險時即會物理性自停,美國亦規定2026年起新車必須裝設DMS系統,台灣應參考規範汽車駕駛使用這類科技系統,藉以降低交通意外傷亡。
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理事長林美娜則說,台灣汽機車強制責任險30年未修訂,最高僅賠償200萬元,實在難以照護受害者及其家庭,她們希望汽機車強制責任險理賠金額上修道500萬元,藉以彌補車禍造成的傷痛。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張玲慧監事認為,駕駛人因疾病、藥物等影響,造成駕駛能力下降,但台灣並未針對因疾病影響的高風險駕駛,包括中風、心血管疾病、視力退化等症狀,提供後續諮詢、評估及復健訓練等機制;職能治療師為世界各國駕駛能力評估及復健的專業醫療人員,可與醫療、交通等單位共同努力,一起為個人移動權益及大眾安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民間團體舉辦保護下一代大遊行,約150人到場參與。(圖/記者楊忠翰攝影)

▲民間團體舉辦保護下一代大遊行,約150人到場參與。(圖/記者楊忠翰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