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新聞摘要
南韓新總統李在明才剛宣誓就職,便立即上演一場前所未見的「警察擋總統警衛」戲碼,因而引發討論。根據《韓聯社》5日報導,於前一日就職典禮上,當總統警衛處人員(隨扈)準備進入場地時,遭負責近身保護的警察以身阻擋,因此雙方發生短暫但緊張對峙,現場氣氛緊張。而李在明因為擔心前總統尹錫悅使用的龍山辦公室可能有竊聽和安全上風險,因此將在青瓦臺修繕完成後遷回辦公。

▲李在明待青瓦臺修整完畢將遷回辦公。(圖/翻攝自李在明官方臉書)
其實,這場「權力護衛交接風波」背後,牽涉的是李在明對舊體制的不信任。根據總統辦公室人士透露,李在明對現任總統警衛處高層心存疑慮,原因正是有消息指出,部分曾涉阻撓對前總統尹錫悅執行逮捕令的人,目前仍在警衛處體系中,讓新總統團隊難以放心。
正常情況下,總統當選人從選戰時期就會由警察負責護衛,等到正式就任後,警察團隊便解編、改由總統警衛處全面接手。但李在明的過渡期卻極不尋常,直到就職典禮的公開行程,仍能看到警察與警衛處人員「雙軌」並行、共同護衛的畫面。
批尹錫悅「搬家亂象」 龍山辦公室像墳墓
當李在明前往前總統尹錫悅留下的龍山總統辦公室時,表示極度不滿,更在上任當天語出驚人地說:「我來到龍山辦公室,但這裡感覺像墳墓一樣,完全沒有人!」據韓媒報導,李在明指出辦公室內既沒有電腦、沒有文具,也沒有人員值勤,就連簽核文件都找不到印泥,他痛批:「簡直荒唐至極!」
而尹錫悅之所以會選在龍山辦公室辦公,而非大家所熟知的青瓦臺,主要是因為2022年上任初期,尹表示為了實踐「走出青瓦臺」的承諾,強行將總統辦公室從有「帝王權力」象徵的青瓦臺,搬遷至位於首爾龍山的國防部大樓,當時花費超過500億韓元(約逾新台幣11億元);對此,尹宣稱此舉是為了「更親近民眾、打破威權形象」,並全面開放青瓦臺供民眾參觀。
不過李在明則抱持著相反意見,在接受韓媒《JTBC》訪問時直言:「青瓦臺歷史悠久,具有象徵性,是最理想的總統辦公地點。」他更警告,龍山辦公室存在「竊聽與安全問題」,並稱尹錫悅當初遷辦公室,卻花費數百億韓元,根本是對預算的揮霍浪費。

▲青瓦臺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圖/翻攝自青瓦臺官網)
青瓦臺的文化歷史
青瓦臺占地達25萬平方公尺,若以面積來看,幾乎等同於逾30個足球場大小。這片廣大土地最早可追溯至高麗王朝時期,當時曾作為離宮使用;朝鮮王朝建立後,定都漢城(即現今的首爾),青瓦臺一帶被納入景福宮的後苑;到了日據時代,這裡則成了殖民政府設置「朝鮮總督官邸」的位置,象徵殖民統治下的權力中心。
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後,首任總統李承晚選擇此地作為總統官邸及辦公室,當時命名為「景武臺」。到了第四任總統尹潽善時期,因主樓的屋頂鋪有醒目的青色琉璃瓦,便將其更名為「青瓦臺」,這個名字也沿用至今,也成了南韓總統府的代名詞。
除了主建築的歷史沿革,青瓦臺內部空間配置也多次經歷整建。如今的總統官邸與新聞媒體辦公室「春秋館」,便是在第13任總統盧泰愚任內所興建,當時為了改善辦公環境與媒體出入動線,進行了大規模擴建。
儘管2022年起,前總統尹錫悅將總統辦公室遷至龍山國防部大樓,但青瓦臺的歷史價值與象徵意義,仍讓這座建築群成為韓國政治文化的重要標誌,也是不少國內外遊客來韓必訪的地標之一。
李在明力推遷回青瓦臺 短期暫留龍山
李在明已明確表態,將在青瓦臺整修完成後遷回那裡辦公,他也強調不會另設臨時辦公室,以免重蹈預算浪費的覆轍。目前,他仍會暫時於龍山上班,並暫居總統室所提供的安全屋,未來的正式官邸地點尚未敲定。
提到青瓦臺,不得不說韓國歷任總統幾乎無人「善終」,也因此出現了「青瓦臺魔咒」一說,讓韓國總統被稱作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職業。
從李承晚被迫下台流亡、朴正熙遭暗殺、盧武鉉輕生到李明博與朴槿惠入獄,使得「青瓦臺魔咒」一說甚囂塵上;也因此,尹錫悅當年才強調搬遷辦公室是為了和民眾更接近,並非迷信風水。
對於「青瓦臺魔咒」的說法,專家分析主要因南韓在總統制度上存在問題,導致青瓦臺主人屢屢遇到挑戰。南韓憲政賦予總統極大權力,加上由於現行憲法,總統僅能一任,並且不得連任,這也使得許多在位者欲在短短5年內完成其政治抱負,也因此容易淪為僅信任周邊親信,以至於容易逾越了司法。
新總統推「開放式護衛」 務求通勤不擾民
李在明上任後也指示新任警衛處長黃仁權(音譯,황인권)「務必減少通勤時的交通管制」,推行所謂「開放式護衛」。根據警衛處最新說法,李在明上下班期間車隊將大幅簡化,通行時盡可能不妨礙周邊民眾交通,避免造成不便。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