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多家全球消費品巨頭——包括沃爾瑪(Walmart)、億滋國際(Mondelēz)、瑪氏(Mars)、雀巢(Nestlé)與歐萊雅美國(L’Oréal USA)——已悄然退出「美國塑膠協議」(U.S. Plastics Pact,USPP),這是過去幾年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塑膠包裝永續倡議之一。此時正值該協議自2025目標過渡至2030新版路線圖的關鍵節點,反映企業在塑膠策略與氣候承諾上的轉向與調整。

▲隨著沃爾瑪、雀巢與瑪氏等品牌退出美國塑膠協議(USPP),全球塑膠永續轉型進程進入關鍵十字路口,反映企業在法規、成本與聲譽壓力下策略調整與信任重建的雙重挑戰。(圖/永續新聞網)
USPP自2020年啟動,旨在推動循環包裝目標
美國塑膠協議於2020年由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發起,目標是凝聚整個塑膠價值鏈的企業與機構,共同推動四大永續包裝目標,包括提升包裝可回收性、重複使用比例、增加回收再生料含量等,設定於2025年前達成。
但根據USPP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協議企業中僅有50%的包裝達到可重複使用、可回收或可堆肥 標準,而平均 回收料或生物基材含量僅為11%,距離原訂目標仍有明顯落差。為此,USPP已於近日公布2030新路線圖,將自2026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大型企業退出,標誌轉型關鍵時刻
此次多家跨國品牌離開協議,被視為塑膠永續策略轉型的重要訊號。Mars表示,考量設計與基礎設施的延誤,「我們不太可能在2025年前達成既定目標」。沃爾瑪也坦承:「儘管我們在回收含量、原生塑膠減量與可回收設計方面取得進展,但預計無法在2025年全面達標。」
雖然退出USPP,這些企業並未完全放棄循環經濟相關倡議。沃爾瑪與多家同業(如億滋、瑪氏、雀巢、歐萊雅美國)共同創建了「EPR領導論壇(EPR Leadership Forum)」,並在美國多州主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EPR)」的執行聯盟——Circular Action Alliance。
USPP新架構登場,調整參與模式與門檻
USPP在2024年新增了「加速型啟動會員(Activator Accelerators)」分類,代表企業包括:Aldi、Avery Dennison、Charter Next Generation、Church & Dwight 與 Kraft Heinz 等,承諾持續參與至2030年。其他非加速型會員則仍為每年續約模式。
目前USPP未公開詳細會員費用結構,但部分非營利組織已表示資源投入不符效益。國家監督行動委員會(NSAC)執行董事 Heidi Sanborn 表示:「我們付出了不少努力,但並未見到對等回報,加上USPP要求付費參與,這在過去並非條件。」
沃爾瑪將面臨股東會問責,塑膠策略受保守團體關注
隨著企業逐步調整氣候與塑膠策略,投資人監督壓力同步升溫。美國保守派監督組織「國家法律與政策中心」(NLPC)近期已向沃爾瑪提交股東提案,要求其重新審視塑膠政策。沃爾瑪年度股東大會預定於6月5日舉行,相關議題預料將成焦點。
全球成效仍可見,但合作意志成關鍵
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2024年報告,全球各地類似塑膠協議已促使包裝中回收材含量提升44%,並成功淘汰約36萬公噸的問題塑膠,顯示該機制具潛在成效。然而,若缺乏大企業的持續參與與制度支撐,永續轉型動能恐遭削弱。
結語:從2025到2030,塑膠協議面臨信任與行動雙重考驗
美國塑膠協議的最新人事變動與目標重設,揭示企業在面對法規壓力、成本考量與聲譽風險時的微妙轉向。隨著2030年逐步逼近,全球能否維持塑膠治理的進展步伐,取決於政策一致性、資金支持與跨部門協力,尤其是在永續標準日益成為投資與消費決策核心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