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7/5預言掀恐慌!未成真受影響者能求償?律師揭1關鍵恐觸法

國際中心/王文承報導

律師指出,若預言未成真,受該預言影響的人可以向預言者請求賠償可能性。(組合圖/左圖大塊文化提供,右圖翻攝自freepik)

▲律師指出,若預言未成真,受該預言影響的人可以向預言者請求賠償可能性。(組合圖/左圖大塊文化提供,右圖翻攝自freepik)

畫家龍樹諒(竜樹諒)在其著作《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提及的末日預言,引發大眾恐慌與廣泛熱議。儘管多位專家出面澄清,從科學角度來看這類災難並不可能發生,但該預言仍對日本旅遊業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甚至有人因此出現精神焦慮等不安反應。對此,有律師指出,若預言未成真,受該預言影響的人可以向預言者請求賠償可能性。

根據日媒報導,在風水文化盛行的香港,有風水師公開預言「今年夏季日本將發生大地震與海嘯」,進一步加劇民眾恐慌。受此影響,部分從香港飛往日本的航班出現減班或暫停營運的情況。大阪觀光局也曾在記者會上證實,雖然尚未造成實質災害,但7月的旅遊訂單確實已有部分取消。

除了觀光產業受到衝擊,部分民眾也陷入焦慮與恐懼。有些人因此取消赴日行程,或選擇離開日本以避災;也有人出現精神壓力與不安等反應,影響日常生活。

針對災難預言所引發的損失,日本律師三木悠希裕表示,若預言最終未發生,受影響者雖然可能希望尋求賠償,但實際上難以成立。三木解釋,預言與占卜多屬個人思想與表現自由的範疇,且社會大眾普遍理解這類言論「不一定會成真」,因此即便造成心理或經濟損害,也難以認定存在違法性與損害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通常不構成民事賠償責任。

不過,他也補充說,若有人藉由預言從事不當行為,例如煽動恐慌、誘導捐款或強迫簽署契約,就有可能觸法。若發生此類情況,受害人可依法主張契約無效,並要求返還相關損失。

三木律師提醒民眾,應以娛樂與參考角度看待此類預言,保持冷靜理性。若預言未發生,反而可視為一種「有驚無險」,也可藉此機會提高自身的防災意識。

#竜樹諒

【立院榮譽顧問EP.118】小草極端化?突喊「義無反顧投誠解放軍」!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