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民眾手機轉傳任何資訊前,務必三思而後行,以免外洩自己或他人個資,否則將影響他人權益,也會害自己觸法。(示意圖/資料照)
近來各界呼籲慎防詐騙,民眾手機轉傳任何資訊前,務必三思而後行,以免外洩自己或他人個資!一名無辜的中學老師表示,她為了與家長建立聯絡網,但家長卻將手機簡訊誤認為「詐騙手法」而轉傳LINE群組,使該師個資遭洩。因此,民眾接到任何資訊時,尤其是LINE訊息時,「務必先查證訊息真偽後,再做判斷,千萬別立刻轉傳。」以免讓自己身陷違法險境。
一名無辜受害的新北市中學老師,向《三立新聞網》表示,她日前利用手機簡訊自我介紹,以便與新生家長建立聯絡網,未料遭不知情的家長誤以為是詐騙,而將該簡訊轉傳至其他人。
根據《刑法》第310條第一項,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
此外,若在LINE群組中散布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訊息,也可能是民事上的侵害名譽權。若LINE內容涉及個人資料,就可能涉及《個人資料保護法》。
因此,轉傳資訊前,務必先查核、確認訊息的真偽,不但可避免自己違法,也可保護他人與自己的個人資料,以免觸法又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