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許多人莫名心跳忽快忽慢、記性變差、睡不好,就醫也找不到原因。(示意圖/Pixabay)
許多人莫名心跳忽快忽慢、記性變差、睡不好,就醫也找不到原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本月初的一篇研究指出,人的腦和心有條隱形的「腦心軸」,大腦會指揮心臟速度,心臟的感覺也會回傳給大腦。線路若暢通,身體的節奏、記憶力都會更穩定。當人久坐、壓力大、少動,此線路就容易打結,不只讓人疲憊,長期可能心律不整、中風、大腦提早退化。「而運動就是最自然、最有效的解方。」
「腦-心軸」決定身體的節奏、情緒、記憶力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刊登於2025年7月9日期刊《Physiological Reports》(生理報告)一篇醫學綜述研究指出,人的腦和心之間,有條隱形的高速公路「腦-心軸」(brain–heart axis,如同一條神經對話線路,大腦會指揮心臟該快還是慢,心臟的感覺也會回傳給大腦。若線路通暢,身體的節奏、情緒、甚至記憶力都會更穩定。
他表示,當人久坐、壓力大、缺乏運動,該線路就容易打結,腦開始亂放電,心也跳不穩,不只會讓人疲憊、焦躁,長期還可能引發心律不整、中風,甚至讓大腦提早退化。
動起來 是讓腦跟心恢復對話的第一步
張家銘表示,有個關鍵的分子,叫做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它會提供腦細胞養分,讓神經更有彈性、傳導更順、腦袋更靈活。「運動就是最自然、最有效的BDNF產生器。」
此外,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也能幫助腦部血管更健康、心臟血流更順。只要規律運動,這些分子就會大量分泌,讓腦部與心運作地又快又穩。
不必去健身房 生活中的動作就夠強大
張家銘表示,運動未必要揮汗如雨,生活中,起床做幾下伸展、原地踏步、爬樓梯、多走路、吃飽飯後散步,對腦部與心就是重要的刺激。只要每天累積15~3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就能打開那條腦心的對話線,讓BDNF源源不絕地產生。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更快啟動修復開關
若時間很少,可嘗試「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 快走1分鐘、慢走2分鐘,這樣反覆做10~15分鐘
• 騎Ubike時,用力踩一段,再放慢踩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