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國朋友成功進行「語言交換」的9大訣竅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Fairy Chang

今天想聊聊語言交換

語言交換,是一種互惠的語言學習方式,兩個不同的語言學習者透過學習對方母語,一起增進彼此語言程度的一種交流方式。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有一個台灣人想學英文,一個美國人想學中文,他們就可以透過語言交換的方式來練習彼此的目標學習語言。

我觀察到台灣人的語言學習問題,不是我們學的不夠多,而是我們一直都在用錯誤的方法學英文。我們學英文的目的,只是為了在考試中拿高分(小考、段考、聯考、多益、托福…),而不是為了要能開口說英文。導致學了十幾年的英文,卻還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我常常比喻我們的英文學習,就像是一直在往英文銀行裏頭存錢(單字、文法),卻都不提出來用一樣。當然,如果你的英文銀行裡的戶頭空空,你還是得想盡辦法存東西進去,才能想怎麼提錢出來用;可是大部分的人,其實已經都是英文銀行裡的大富翁了,但是就是找不到可以提錢的ATM。

至於錢領出來了,要怎麼花呢?在台灣沒有辦法創造一個全英文的環境讓你24小時說英文,但是你仍然可以透過一些方法讓自己每周有一段時間說英文。語言交換就是一個練習「花錢」很好的方式!

很多人想要增進自己的英文口語能力,都會希望透過「語言交換」的方式來練習。我很推崇透過語言交換來練習口說,又或者更應該說,我很推崇這種與人直接互動的方式來練習口說,因為我自己就從中獲益不少。

我的語言交換的經驗雖然不算太豐富,但扣除那些心態不純正的妖魔鬼怪,以及試了幾次不合tone的,前前後後也有3個長期穩定的交換(超過半年,每個禮拜都會見面一次到兩次)。

遇過的妖魔鬼怪像是有一個第一次交換完,說再見的時候冷不防親了我的臉頰一下,我嚇得彈開,他表現得一副沒什麼大不了的樣子;但是他明明就是德國人,親臉頰根本就不是德國人的打招呼與告別方式阿!而且當時他也已經在台灣待了一段時間,根本就是故意的…

第二個是英文課的加拿大老師,一開始只是簡訊聊天,後來提議要語言交換,我答應了之後,很認真跟他討論語言交換的形式,結果才發現對方根本不是想要語言交換。他跟我說對很多外國人來說,語言交換就是「口水交換」,是大家拿來把妹的手段罷了!他還花時間跟我這個他口中的silly gal解釋,以他英文家教的行情,一小時可以賺到8百塊,我要拿什麼跟他交換?

……再怎麼樣也不是拿貞操跟你換吧!

在這樣一路的嚐試與學習後,慢慢的也摸索出一套語言交換的方法,知道怎麼篩選自己適合的夥伴,還有如何進行才能長久互惠。

我也發現語言交換的重點不在語言,而是彼此生活經驗的分享和思想的交流,是一個很好跳出框架思考的訓練。和不同國家的朋友語言交換時,我就好像在那一個小時,到對方國家神遊了一趟呢!

對我來說,語言交換已經不是在做英文口語的訓練,而是在做英文表達能力、用英文思考、用英文深入談論一個話題的訓練。它訓練的不是英文口說,而是思考方式。

名家(Fairy Chang)
Photo Credit: martin CC BY ND 2.0

至於要怎麼挑選語言交換夥伴以及如何進行語言交換呢?以下有9個建議:

   1. 確認對方有顯而易見的持續學習中文的動機

在講進行方式之前,我想先分享篩選適合自己語言交換夥伴的方法。我近期3個語言交換,分別是跟來自捷克、紐西蘭、荷蘭的人交換,3個找到的管道都不同,但是願意讓我和他們交換的最大原因是:

他們3個都有顯而易見的持續學習中文的動機。

是學了就要用的動機,不是指是一時興起,或是剛好在台灣,所以順便學學中文的這種可有可無的動機。

(1)捷克男孩T
學習動機:之後回來台灣念書、在台灣有女朋友

是在布拉格的一個party上朋友介紹認識的,他說他曾經在台灣交換一年,學了一點中文,在台灣有一個女朋友,所以打算申請台灣的MBA。我當時剛學捷克語,也想找個語言交換夥伴,於是就提議和他一周兩次的碰面。我評估了一下,雖然我們兩個的目標學習語言都是初級階段(他中文、我捷克文),但是雙方英文表達能力都還不錯,所以很順利的就在布拉格找到語言交換了。

(2)紐西蘭人L
學習動機:工作需要、會留在台灣一段時間

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他在布告欄上貼的小紙條,我當時沒有刻意找,但因為喜歡他很清楚明瞭的公告,所以當下只是順手撕來,幾天後要洗衣服在口袋裡看到那張小紙條,也是很隨意的回信給他,見了面才覺得一拍即合。他的公告是英文寫的,但我忘記原文,他的中文意思大概是:

你好,我叫L,我來台灣已經一年了,也學了一年的中文,程度大概在中級,我會在台灣待五年,前兩年學中文,之後三年在紐西蘭經貿辦事處工作,如果你也想練習英文的話,請你跟我聯絡。(然後附上一張正面半身照)

P.S. 我平常喜歡跟我太太在台灣各地旅行。
我想會讓我撕下他的小紙條,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後面的P.S,很顯然是刻意加上去的。不是妖魔鬼怪,也怕妖魔鬼怪來亂。

(3)荷蘭B
學習動機:漢學系、在台灣就是來學中文、以後回荷蘭還是會繼續學中文

一個華語教師朋友介紹的,他在荷蘭萊頓大學念漢學系,目前是大二的學生,今年來台灣交換,我的朋友說他是很認真的學生,程度非常好,希望可以有更多練習口說的機會。我一開始有些考量是不知道時間怎麼配合,但是後來決定把他邀入我的一個英文讀書會,讓他1個荷蘭人對我們3個台灣人。這樣不僅他可以學到更多不同台灣文化、習慣不同人的腔調、認識更多台灣朋友,我的兩個朋友也可以和外國人練習英文(荷蘭人英文程度都不錯,接近母語者水平,B也不太有口音),我自己負擔又不會太重,偶爾請假,他們三個自己都還是可以討論。

所以選擇語言交換,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對方有一個顯而易見持續學習中文的動機,這樣的語言交換才能長久,不會虎頭蛇尾。

   2. 不用一試定終生

其實語言交換合不合拍很重要,雖然這邊有很多建議,但是要找到合得來的真的不容易。在網路上發現條件吻合的語言交換夥伴,不用急著要和對方建立長久的語言交換關係,應該要先約一次出來見面,彼此聊一聊;如果真的不適合也不用勉強,說明不適合的原因,婉拒對方也都可以,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要一試定終身,多嘗試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

   3. 最好能懂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中國大陸的拼音系統,也是大部分外國人學中文的拼音系統。台灣的語言中心在一開始通常都會教注音和拼音(有些只教拼音),然後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要學的系統,雖然許多語言中心很認真在推廣博大精深的注音系統,但是大部分的學生最後還是會選擇漢語拼音。

懂了漢語拼音,會讓語言交換過程少了很多阻礙喔!很多學中文的外國學生他們可能漢字不認得幾個,但是卻能用拼音寫出句子呢!當你們在聊天的過程出現了新的單字,除了寫下漢字給對方,如果能夠在旁邊輔以漢語拼音的話,對外國人來說,幫助很大。

我自己是在大學時期認識了幾位中國大陸的交換學生,從他們那邊接觸到漢語拼音的。漢語拼音很簡單,蠻直觀的,只要注意幾個小例外(ex: iu是 ㄧㄡ、ui是ㄨㄟ),練習一下很快就可以上手了。我發現很多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因為注音打字太慢,也都紛紛改用漢語拼音來打字了。

   4. 語言交換期間,中文/外文時間的分配要界定清楚

不管雙方程度如何,不管一週見面幾次、交換時間多久,語言交換其實是一個互惠的過程,所以兩種語言的時間要公平分配。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捷克T是一個禮拜見面兩次,每次2小時,1小時捷克語、1小時中文;紐西蘭L是一個禮拜見面兩次,每次1小時,一次英文、一次中文;荷蘭B是一個禮拜見面一次,每次2小時,1小時中文、1小時英文。

在講英文的時段裡就是全英文,在講中文的時段裡就是全中文。這樣才可以避免講到最後,全部都用同一種語言溝通。這種情況尤其容易發生在雙方語言程度差異懸殊上:你的英文已經是高級、對方中文是初級,如果時間沒有界定好,很容易變成都用英文在聊天。

所以第5個建議就是程度的選擇。

   5. 盡量找雙方程度盡量差不多的語言交換夥伴

找和自己程度差不多的語言交換夥伴除了避免到最後都用某一強勢語言聊天外,雙方在學習語言時遇到的問題也會比較相似,交換起來也比較公平。公平的意思是不會我每次來都要費盡心思跟你解釋很多單字跟文法,做很多準備工作,但你只要來跟我聊天就好。

如果要找語言交換,對方程度應該要怎樣比較好呢?

其實都好,各有各的進行方式。但是以語言交換新手,我會建議找已經有ㄧ定基礎,可以用中文進行簡單溝通的外國人(大概是中級以上)。

我自己會這樣分:

可以上街買東西:初級
可以一個人租房子、完成簽約:中級
可以真對某一社會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中高級
可以在大學課堂上聽課並進行討論:高級

為什麼一開始先不要找初級的呢?因為如果你沒有語言交換的經驗,也沒有華語教學的背景知識,和初級的交換很容易無所適從,一來你不知道要跟他聊什麼,二來你跟他說什麼他都聽不懂,最後你會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夠幫到對方。

比如說,他無論如何就是發不好 ㄖㄔㄕ、ㄐㄑㄒ的音,他的音調不管怎樣二聲、三聲、四聲就是分不清楚,你念給他聽一次他覆誦之後勉強過關,但是下一次遇到同一個字又變調了,你該怎麼教?華語教學看似簡單,好像只要會講中文就可以了,但其實是很專業的一份工作,必須要懂得語音學、聲韻學、語法學才能夠勝任。

除了剛剛講的發音問題,在初級常會遇到的語法混淆,例如:「沒」和「不」、「多少」和「幾」、「二」和「兩」、「可以」和「能」和「會」這些有什麼不同、要怎麼用;還有類似「你要不要一起去嗎?」這種錯句要怎麼教?「就」怎麼解釋?「才」怎麼解釋?

有人覺得這些細節不重要,但是學語言不就是要學自然又正確的語言嗎?如果我們一直用錯誤的方式說英文,英文永遠不會進步,同樣的,如果對方一直用錯誤的方式說中文,他的中文要如何進步呢?

如同先前一直強調的:語言交換不僅是語言交換,同時也是思想交流。初級的你們思想要交流都有問題了,如果在語言這邊他又沒辦法得到成效,很容易兩個人很快就會興致缺缺。想像一下,一個小時的中文語言交換裡,對方支支吾吾的拼湊字句,你說什麼他都聽不懂,他問的中文語法問題你也沒辦法回答,那這樣的語言交換能夠持久嗎?

不過也不是說雙方初級程度的語言學習者,就不能語言交換喔!

名家(Fairy Chang)
Photo Credit: Jirka Matousek CC BY 2.0

   6. 初學者建議準備一套教材跟著進度走

如果剛好雙方都是語言的初學者,我建議的語言交換模式是要有ㄧ個固定的教材,跟著教材進度走。我跟捷克T在布拉格的語言交換,就是雙方都是彼此母語的初學者,我們每次見面都是跟著課文走,他當時用的是《實用視聽華語2》,而我是用一本用英文寫成的捷克語文法書來上。有了書本,我們就可以跟著書本由簡單的慢慢加深程度。剛好我們兩個的第二外語都是英文,而且程度都不錯,所以可以用英文解釋單字與文法,所以不會有太多問題。

雙方都是初級程度的語言交換夥伴,主要是一個輔助者的身分,而不是老師,教材必須要你自己先讀過,有問題才來請教對方,對方可以幫你複習,但不是當你的家教,從頭到尾教你一次。我和T的語言交換也持續了將近一年之久喔!後來他也如願來台灣念MBA了!

至於中級與高級就可以不一定要有教材,而是隨意聊天。(當然有教材也很好)

   7. 讓語言學習者多講一點

因為我們不是彼此的老師,只是語言交換的夥伴,所以重點是在於多練習,而不在於單向教學。以中英語言交換為例,在中文時間裡,我會盡量扮演聽者的角色,讓對方主導整個談話,我是以問問題居多,讓對方多用中文來發表他的意見。如果對方卡住的時候,我才會介入教學,告訴他不會的生詞,或者跟他說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說這句話。反之亦然,在英文的時間裡,盡量強迫自己多開口說話,而不是指是去聽對方說話,當應聲蟲。

語言交換不只是訓練英文口說的能力,而是訓練自己用第二外語思考的能力。

沒有開口說英文的習慣以前,我們很難針對同一個議題跟外國朋友深入聊天,因為我們的腦袋仍然是一個中文的腦袋。當剛開始練習用英文思考時,我們傾向在腦中搜尋「我們會講的話」而不是「我們要講的話」。所以常常東聊一塊、西聊一塊,每個話題都聊得不痛不癢,都是講自己本來就會講的,沒辦法針對同一個主題延伸討論,因為那個是我們不熟悉的部分,不是因為我們不會講,是因為我們不習慣用英文跟人家聊天。

好在透過大量練習可以增加這個能力。而練習的方法無他,就是多用英文思考。

除了和外國人面對面用英文聊天,在網路上找外國網友打字聊天,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喔。

所以記得,在語言交換時,在中文時間裡,讓對方多開口說中文,不要剝奪讓對方練習的機會;在英文時間裡,爭取自己的發話權,開口說英文,練習用英文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名家(Fairy Chang)
Photo Credit: International Disaster Volunteers CC BY 2.0

   8. 不知道要聊什麼,就從生活開始吧!

你這禮拜過得怎麼樣?
這禮拜有什麼有趣的事嗎?
工作怎麼樣?
家裡還好嗎?
上次你說周末去了哪裡,結果怎麼樣?
每一次跟我的紐西蘭交換的開始都是這樣開始的。不要小看這種很簡單的問題,這些是最好的英文口說練習題。這個練習有點像是「看圖說故事」,訓練的是敘事能力。你現在自己就可以在家裡試試看用英文回答上面那五個很生活化的問題,看看你能不能夠很流暢的用英文來說自己的生活。對於沒有開口說英文習慣的人,這些問題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呢!

如果連這種跟你最相關的話題都說不好了,你怎麼期望能夠用英文來更進一步討論更深入的話題呢?

我覺得和歐美國家的朋友聊天,生活經驗很重要,他們會希望你是一個懂得生活、或者是很有趣的人。如果每個禮拜的語言交換,都能夠花5到10分鐘聊聊彼此的生活,練習和外國人輕鬆自在的聊天,之後在語言交換的場域以外遇到外國人,也可以跟他很輕鬆的談話喔!而且這樣的話題容易拉近兩個人的距離,雖然只有在語言交換時間見面,但是好像都參與到彼此的生活,慢慢就會變成朋友了。^^(至少在我的經驗裡面很管用喔)

   9. 試試看用英文跟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原本就已經熟悉的事

在英文時間裡聊你自己、聊台灣的事,聊你熟悉的事,你會發現你所熟悉的會變成你不熟悉的。你會發現,你原本習以為常的一切,會因為跟你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問的問題,而變得很陌生。你會開始重新看見台灣,透過外國朋友的眼睛。然後思考要怎麼去把台灣的故事說給他看。

讓自己變成外國人認識台灣的一扇窗,再從他們的眼睛,看見不一樣的台灣。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語言交換不只是語言交換,而是思想交流和訓練自己跳出原本框架來思考的一個很好的練習。

我的紐西蘭交換以前是主修經濟、哲學和政治。所以我很喜歡從台灣文化切入,跟他分享最近台灣的社會現象,然後聽他怎麼說。而他也總是能不著痕跡的搬出很多理論來討論我們觀察到的東西文化差異。從哲學裡的談人性、從經濟學裡聊22K。

我們聊天的話題大部分都是像這樣子的:

台灣現在的核四問題怎麼樣呢?
在台灣反核派的立場是什麼?擁核派的立場是什麼?
你自己怎麼想?為什麼?
為什麼反核的人不想公投?也因此知道紐西蘭是如何建立起一個無核家園〈一個有骨氣的國家:無核家園紐西蘭〉
對於美國竊聽案跟台灣竊聽案你有什麼看法?
你覺得竊聽是正當的嗎?你覺得XXX是否應該下台?為什麼?
美國身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但以竊聽收集情報,你贊同嗎?
PTT是什麼?
22K是怎麼來的,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台灣薪資和工時與對方國家比起來有什麼不同?
我怎麼選擇我的大學科系,你又是怎麼選擇你要唸的科系的?
父母親對你的期待是什麼?你爸媽會管很多嗎?
台灣的婚禮長怎樣?那些習俗的意義是什麼?你的婚禮長怎樣?
為什麼婚禮上會有政治人物? 為什麼孝順是好事?
那台灣的喪禮呢?為什麼會有孝女白琴?為什麼有電子花車?頭七的意義是什麼?
儒家思想對於台灣教育的影響?
你看,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對自己的英文口說訓練有幫助,讓自己用英文思考,還能夠幫助對方更了解台灣這塊土地,你也能夠從他們的問題中,重新思考我們習以為常的台灣的一切。

講了這麼多語言交換的心得,其實說建議也不敢,語言交換本來就有很多形式,只要雙方都能接受也合得來,怎麼做都可以。我只是把我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希望能給那些想要嘗試語言交換的人一點幫助。

名家(Fairy Chang)
Photo Credit: Jirka Matousek CC BY 2.0

加入 @setn 好友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藍白合推國會職權修法續闖關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