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不是牙疼!60歲男右臉「痛如電擊」 風吹、說話都會痛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60歲男臉部出現如電擊般劇痛,連風吹都難忍,確診三叉神經痛。經手術治療後,終於擺脫長年折磨。(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

▲60歲男臉部出現如電擊般劇痛,連風吹都難忍,確診三叉神經痛。經手術治療後,終於擺脫長年折磨。(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

一名60歲男子右側臉部長期出現「電擊般」突發性疼痛,無論吃飯、說話,還是被風吹到,都會引發劇烈疼痛,讓他苦不堪言,最終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求診,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經過手術後,疼痛明顯緩解。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巫智穎指出,60歲男子長期受到右側臉部如「電擊般」突發性疼痛的折磨,一度求診牙科並接受藥物治療,但效果不佳,生活品質嚴重影響超過一年。最終確診為「三叉神經痛」,是最劇烈的臉部疼痛之一。

巫智穎解釋,三叉神經痛是一種源自第五對腦神經(三叉神經)的神經病變,最常見的原因是腦內小血管壓迫神經根部所導致的異常放電,會產生劇烈、間歇性的疼痛。其他少部分原因是腫瘤、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多發性硬化症、動脈瘤所引起。

而三叉神經從腦幹發出後有三個分支,主要支配前額、上顎和下顎。具體來說,疼痛可能出現在眼眶周圍、臉頰、嘴唇、上下牙齦等部位。病人若感覺到單邊皮膚刺麻痛或像刀割疼痛,甚至牙齦痛,經過牙科治療仍覺得痛,就高度懷疑是三叉神經痛造成。

腦幹周圍的血管很多,隨著年紀的增長,血管開始老化、擴張或彎曲,進而壓迫到三叉神經,導致三叉神經敏感,產生疼痛。病患常形容像被電擊或刀割,反覆出現短暫劇烈疼痛,一日可能發作數十次。

巫智穎表示,三叉神經痛初期常以藥物治療為主,但藥物大部分都是一些止痛藥或抗癲癇藥,副作用包含頭暈、嗜睡或皮膚過敏等。當藥物無效或無法忍受藥物作用時,介入性或手術性治療是有效的選擇,常見方式包括射頻燒灼(熱頻治療)、加碼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與顯微血管減壓手術,依照不同患者情況,選擇最有利的治療方式。

巫智穎進一步說明,該名患者針對「血管壓迫神經」進行根本處理,施行顯微血管減壓手術。而三叉神經痛預防方式主要是保持頭部及臉部溫暖、控制三高、保持心情愉快及正常作息、避免菸酒等刺激性食物。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立院榮譽顧問EP.121】盧媽三子讓台中人驕傲還是丟臉?盧秀燕下架傅崐萁+韓國瑜?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