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國民黨全國青工總會20日在中央黨部舉辦「青年沙龍」論壇,邀網紅「館長」陳之漢與青年朋友對話。中國《央視》擷取相關畫面進行報導,卻將館長刺滿刺青雙臂打上馬賽克,遭諷「隱形的翅膀」。學者李忠憲撰文「隱形的翅膀:館長、自由與體制的諷刺」,他在文中直言,當一個原本代表草根聲音的人,逐漸轉向成為威權的工具,那正是自由最諷刺的悲劇——它不只成就了英雄,也可能養出叛徒。

▲中國《央視》擷取相關畫面進行報導,卻將館長刺滿刺青雙臂打上馬賽克,遭諷「隱形的翅膀」。(圖/翻攝自threads)
李忠憲說,看到館長隱形的翅膀,真的非常感慨。他表示,一般而言,像自己這樣子一路順利念第一志願的學霸,會比較喜歡順從體制,尤其威權會對自己帶來好處。
館長現在成為朱立倫溺水的稻草!李忠憲寫道,一位沒有傳統學歷背景、以刺青與直白語言著稱的人物,能夠在台灣成為政治聲量的中心,這不是他個人有多偉大,而是民主制度的包容造就了他。中國不允許館長的髒話跟刺青出現在中國人民之前,因為這是一個獨裁專制威權的國家。
李忠憲提醒,自由從來不是某個人的恩賜,而是一整個社會共同守護的成果。館長的存在,本身就是台灣民主的奇蹟。一個在中國早就被噤聲的人,卻能在這片土地上大聲疾呼、成為話題核心。還說726是一場要把全部台灣人變成中國人的革命,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他怎麼有可能上得了中國的電視台?
諷刺的是,這些人走到高處,卻忘了是什麼托舉了自己;他們以為是自己的「特立獨行」帶來了成功,卻忽略了這些「不合時宜」能被容忍、甚至被擁抱,是因為台灣願意包容多元的價值與聲音。
李忠憲感嘆,真正可悲的,不是沒念書的人不懂制度,而是甘願背棄理性與核心價值,甚至連分辨何謂自由、何謂操弄都做不到。民主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敵人,而是來自那些忘了初心的自己人,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的那些人不都也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