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王思恒表示,職業健美選手死亡率飆高5倍。(圖/取自王思恒的臉書)
現代人努力增肌減脂,但方法務必要正確!醫師王思恒表示,職業健美選手以辛苦訓練、乾淨飲食,來達成極低體脂、極高肌肉量,但研究發現,其死亡率卻出乎意料的高,若單純比較心因性猝死,其風險是業餘選手的14倍以上。職業健美選手大多英年早逝,平均壽命僅45歲。
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其粉專「一分鐘健身教室」表示,職業健美選手以辛苦訓練、乾淨飲食,來達成極低體脂、極高肌肉量,但研究指出,其死亡率卻驚人的高。一項針對2萬名以上的IFBB(國際健身健美總會)男性職業健美選手,平均追蹤 8 年。
心因性猝死是業餘的14倍 職業健美選手平均壽命僅45歲
他表示,追蹤期間,共121人死亡,其中38%死於心因性猝死。若單純比較心因性猝死,職業選手的風險是業餘選手的14倍以上。121 位死亡選手的平均年齡僅45歲,多為英年早逝。
針對職業健美為何如此危險,王思恒表示,病理解剖發現,猝死選手的心室肥厚、心臟擴大、心肌纖維化。多數往生者有睪固酮(合成性類固醇)、體能增強藥物使用紀錄。比賽前的極端脫水與減重行為也增高腎臟受損風險。此外,選手們自殺、他殺、藥物過量等風險也異常上升。
透過訓練增加肌肉好處多 以藥物來增肌減脂大增死亡風險
王思恒表示,以訓練增加肌肉、增強肌力,有眾多的健康好處,人人都應從事規律肌力訓練。但是以藥物來追求極致的增肌減脂,反而讓健身成為了極高風險的運動。此外,藥物在健身族群中使用極為普遍,且讓大眾以為沒有用藥的人是「沒有訓練痕跡」。這樣錯誤的觀念鼓勵了更多人踏上使用藥物的路。
他強調,人體的生理運作多維持在理想區間內,例如血壓太高、太低都很危險,極少有什麼指標是「越高越好」。肌肉也是一樣的。
1. 肌肉太少絕對不行
2. 一週兩練,常保健康
3. 追求自然的天花板也很棒,但是健康效益遞減。
4. 用藥非常、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