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OL乳房摸到腫塊急就醫!醫揭「超特殊腫瘤」:40歲以上超好發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術前超音波影像可見,有一約3公分大腫瘤(四個黃色十字標記處)。(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術前超音波影像可見,有一約3公分大腫瘤(四個黃色十字標記處)。(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乳房有腫塊勿輕忽。30歲的上班族許小姐日前摸到左側乳房有明顯腫塊,且短期內快速變大,雖然沒有疼痛,但明顯的改變卻造成心理壓力,主動就醫經乳房超音波與粗針切片檢查發現,乳房有一約3公分大的葉狀瘤及2顆小腫瘤,經充分討論後,醫師執行內視鏡輔助微創乳房全切除手術合併重建,病理結果確認3顆腫瘤皆為良性「葉狀瘤」,所幸手術順利、腫瘤完全切除,後續追蹤未見復發。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陳昱天表示,乳房主要由乳腺組織與間質組織構成,前者負責分泌乳汁,由多個小葉和乳管組成;後者則為乳腺提供支撐與保護,包括脂肪、結締組織、血管與神經,決定乳房的外形與質地。乳房也含有淋巴管與淋巴結,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有助於排出廢物與防禦感染。

葉狀瘤為少見但特殊腫瘤 僅占乳房腫瘤約1%

他說,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包括纖維腺瘤、乳腺囊腫、乳管內乳頭瘤與葉狀瘤等等。其中葉狀瘤是一種少見但特殊的腫瘤,約占乳房腫瘤的0.3%-1%,通常呈現單側乳房病灶,腫瘤邊界清楚、質地堅實,一般不會有疼痛感,多半由病人自行觸摸發現。葉狀瘤平均大小約4-7公分,若沒有及時處置,當腫瘤持續增大,外觀上會出現外凸、皮膚緊繃甚至潰瘍壞死等情形,約兩成患者可能出現腋下淋巴結腫大,嚴重導致身心壓力。

陳昱天進一步說明,依病理可分為良性、邊緣型與惡性,發生原因可能與荷爾蒙變化、基因突變有關,好發於40至50歲之間的女性,由於有惡性潛能,臨床上建議完整切除並定期追蹤,以降低復發風險。

影像檢查與病理切片能判斷良惡性 醫籲及早診斷治療

如何判斷乳房腫瘤是否惡性,他說必須透過影像檢查與病理切片,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是腫瘤評估的主要影像工具,各有其適用族群與優勢。乳房超音波特別適用於年輕女性,因其乳腺較緻密,可清楚區分腫塊是液體囊腫還是實質腫瘤;乳房攝影則較適合40歲以上女性作為常規篩檢工具,能有效偵測微小的鈣化點與結構異常,對早期乳癌的發現具有高度敏感性。

陳昱天指出,葉狀瘤的治療強調完整切除且保留安全邊緣,相較傳統手術,微創內視鏡手術亦可達到同樣效果。若是所需切除範圍較大,多數患者可同步進行乳房重建,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與自信。呼籲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有公費乳房攝影資格的女性應定期接受檢查,即使是良性腫瘤也不可掉以輕心,接受適當治療與追蹤,才能降低未來病變風險。

#祝你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