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分科測驗歷史科第14題因考題用詞不夠周延全面送分。(示意圖/資料照)
本屆分科測驗共有3萬9,190人報名,成績單預計將於7月29日寄發,大考中心今(24)日開會審議考生違規事項,針對本屆分科測驗歷史科第14題因考題用詞不夠周延,決定所有考生均給分,公布解答上則標示為「無答案」。
大考中心統計今年受理與回覆試題或參考答案反映意見,至114年7月16日截止日,共收到49件意見、包括36題的來函,回覆結果已於7月23日公告在官網。
其中,歷史科第14題引發爭議,題目寫道「一位西方學者認為:伊斯蘭教自創始之初即承認某些社會不平等,並在聖典中認可。近代以來,伊斯蘭世界湧現一連串社會和宗教運動,試圖推翻存在身分高貴與低賤、富有與貧窮、阿拉伯與非阿拉伯之間的藩籬,以其違背伊斯蘭教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
該題考生須選出哪一個群體之間的不平等,「不曾」受到質疑,選項包括「白人與黑人」、「男人與女人」、「軍人與平民」、「農人與商人」。此題大考中心接獲意見反映,認為具有對伊斯蘭教的刻板印象,也未提供足夠脈絡說明,易誤導考生,甚至可能不存在正確答案。部分意見指出,題目對「伊斯蘭世界」的描述流於簡化,缺乏完整認識。
對此,大考中心審議後認為,命題團隊一向努力避免刻板化與去脈絡化處理爭議性議題,但由於試題篇幅有限,宗教、性別與意識型態等複雜內涵難以全面呈現,可能導致思慮不周。經諮詢專家學者後,認為題幹中的「不曾」一詞提問不夠精確,恐影響作答判斷,最終決議該題全體考生一律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