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最新跨國研究揭週休3日驚人效益 員工幸福感與效率雙贏

國際中心/程正邦報導

台灣長期低薪、工時又高,被外媒形容成「過勞之島」。(圖/Pexels)

▲台灣長期低薪、工時又高,被外媒形容成「過勞之島」。(圖/Pexels)

傳統「朝九晚五」的每週五天工作制已成世界常態,台灣也不例外。不過,隨著工作型態與生活需求變遷,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嘗試縮短工時,導入週休3日或4天工作制,以期提升員工幸福感與工作效率。由美國波士頓學院主持的一項超大型跨國最新研究,揭示了週休3日制在多個維度的積極效益,為未來工時改革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這項研究整合了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與愛爾蘭共6個國家的141家企業,涵蓋近2900名員工。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實施縮短工時的週休3日制,將原先每週39小時縮減至34小時,另一組則維持傳統每週5天、約39至40小時的工時。研究持續追蹤分析各組員工的工作滿意度、疲勞程度及心理健康狀況。

結果顯示,週休3日組的員工在幸福感、工作滿意度、精神狀態等多方面均有明顯提升,疲勞感顯著下降。研究團隊發現,當工作時間縮短但工作量保持不變時,企業必須重新設計與優化工作流程,如精簡會議、提高工作自動化等措施,反而促使員工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

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周休三日」成效不彰,但日本人把工作融入生活一部分,變成改革最大阻礙。(示意圖/翻攝pixabay)

▲ 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周休三日」成效不彰,但日本人把工作融入生活一部分,變成改革最大阻礙。(示意圖/翻攝pixabay)

研究負責人強調,工時縮短對提升員工健康與企業效益具有潛力,但成功實施關鍵在於企業與員工共同努力。企業需主動調整組織流程與工作方式,員工則需積極適應新的工作節奏,兩者協同合作方能達成制度的最佳成效,實現員工與企業的雙贏局面。

隨著全球經濟與社會環境變化,彈性工時與工作生活平衡成為企業及政策制定者關注重點。目前包括日本在內的部分國家已有企業開始試行週休3日制,藉此緩解員工過勞問題,並期望提高競爭力。波士頓學院的研究結果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更多國家探索更人性化工時安排提供了借鑒。

#心理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