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程正邦報導

▲研究顯示,Google「AI自動摘要」僅1%用户會查原連結。(圖/翻攝自Google)
當 Google 在搜尋結果頂端導入 AI 自動摘要(AI Overviews)功能後,用戶對連結點擊行為迅速改變。根據 Pew Research Center 針對 900 名美國成人的使用行為追蹤,顯示真正點擊原始網站連結的比例少得驚人。在出現 AI 摘要的搜尋頁面中,僅有 1% 的使用者會點擊摘要內連結、約 8% 點傳統搜尋結果。這項變化被批可能摧毀網路原創內容的曝光與流量來源。
AI 摘要扼殺深度閱讀與思辨
根據 Pew 研究報告,用戶在遇到 AI 摘要時,點擊傳統搜尋結果的機率從沒有摘要時的大約15% 降至8%;而點擊摘要內的引用來源更低,只剩 1%。此外,在出現 AI 摘要的搜尋頁面,26%的使用者會直接結束搜尋行程(離開瀏覽器或繼續其他 Google 搜尋),而非延伸造訪其他內容。

▲Google搜尋引擎導入AI自動摘要雖然方便,也引發扼殺流量和錯誤內容的疑慮。(示意圖)
小型網站瀕危,創作者大喊「權利被剝奪」
據《404 Media》報導,Spotify 涉嫌上架未經授權的 AI 生成歌曲案件即是一例。報導深入採訪揭露,Spotify 上傳了數首假冒已故歌手音樂作品,最終平台下架相關內容。然而 Google 的 AI 摘要在搜尋該事件時,卻將原始報導源自 404 Media 的內容轉述,並將引用標示導向其他聚合網站如 TechRadar、Mixmag 與 RouteNote,而非真正的原創報導媒體。
這種情況讓原創小型創作者感到極為挫折,辛苦產出深度內容,卻被 AI 摘要替代曝光,造成流量銳減,甚至被動成為別人資訊來源的「搬運工」。
AI 易被利用操作虛構資訊
不僅對流量造成衝擊,AI 摘要本身也有誤導風險。例如 Google 曾將 Reddit 上的玩笑帖誤讀為「吃膠水可防止起司掉落」;亦曾錯誤標註仍在世的記者為已逝記者。藝術家 Eduardo Valdés‑Hevia 更測試虛構理論及自創疾病名詞,結果 Google AI 摘要僅用數小時就將其納入搜尋摘要,毫無查證,暴露出技術上容易被操控的缺陷。
Valdés‑Hevia 警告,若有組織刻意散佈虛假術語,AI 系統極可能迅速將其當作可信資訊,進一步擴散並漂白謊言。

▲Google表示,並未觀察到流量受AI自動摘要影響。(示意圖)
網路生態面臨被侵蝕風險
研究指出,AI 摘要的出現改變用戶搜尋行為,使得大量搜尋在 AI 預覽階段即止步,不點擊原網站,造成長期流量萎縮。出版社與部落客普遍反映,小型內容創作者尤其首當其衝,利潤與曝光被抹殺。雖然 Google 表示每日仍導向數十億次點擊並未觀察到流量實質下降,但外界憂心這波 AI 優化正在侵蝕網路資訊經濟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