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第二波共7案罷免投票將在8月23日登場。(圖/翻攝自護國大遶境)
美國《華盛頓時報》26日報導台灣「726大罷免」失利事件,指出首波針對24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全數未通過,對總統賴清德領導威信形成打擊。該報引述長期關注台灣政治發展的美籍學者唐博偉(Bo Tedards)表示,這場運動的潰敗結果令人震驚,並預估第二波將於8月23日舉行的罷免投票中,最多可能僅有「1至2名立委」遭罷免。
美學者點出敗因 「全軍覆沒令人驚訝」
唐博偉目前擔任國際非政府組織專案顧問,曾長期在台灣生活及研究民主發展,亦是民進黨籍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的配偶。他接受《華盛頓時報》訪問時直言:「這場運動全軍覆沒,我很驚訝,沒想到是徹底潰敗。」他強調,這場罷免運動雖非賴清德直接發起,卻在政治現實中,被視為由總統主導的政治行動。

▲美國學者唐博偉透露,華府對台灣罷免結果失望,恐影響美台互信。(圖/翻攝自謝佩芬臉書)
華府可能感到失望 中國或視為台灣內部挫敗
報導指出,賴清德政府上任後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積極推動提升國防預算、遏止中國影響力擴張等政策。唐博偉分析,美國華府可能對罷免結果感到失望,尤其是在川普總統過去一再批評台灣軍費支出不足的背景下,這場政治行動的失敗可能削弱台灣內部團結形象,影響美台互信。而對北京而言,這樣的結果可能被視為民進黨政府民意支持度受挫。
朝野僵局恐深化 憲法法庭停擺成隱憂
罷免案失利後,國會僵局未見鬆動,行政與立法兩權對峙恐將持續延燒。唐博偉警告,若情勢未改善,最糟可能引發憲政危機。他提到,憲法法庭自年初以來因釋憲程序爭議而處於「功能停擺」狀態,這種結構性空轉若再延長,恐對台灣民主體制形成深層威脅。

▲外媒關注台灣罷免挫敗,讓中國勢力在台坐大,恐引憲政危機。(圖/翻攝自華盛頓郵報)
第二波罷免難度升高 預估最多2席可能遭罷免
展望下一場預定於8月23日舉行的第二波罷免案,唐博偉坦言,從726結果來看,「罷免的希望已變得極為渺茫」,預估最多只有1至2位立委會被成功罷免。他呼籲,朝野應放下對立,尋求制度性解決,避免社會陷入對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