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新聞幕後/間諜滲透台灣科技 台積電2奈米機密遭竊只是冰山一角!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台積電2奈米製程核心技術疑遭內部員工竊取,檢調以《國家安全法》展開偵辦,三名員工涉竊密遭拘留,檢調同步追查是否有境外勢力介入,過去台廠亦屢傳技術外洩,中國企業滲透手法備受關注。(圖/資料照片)

▲台積電2奈米製程核心技術疑遭內部員工竊取,檢調以《國家安全法》展開偵辦,三名員工涉竊密遭拘留,檢調同步追查是否有境外勢力介入,過去台廠亦屢傳技術外洩,中國企業滲透手法備受關注。(圖/資料照片)

台積電爆發近年來最嚴重的技術洩密事件。三名工程師遭控非法取得2奈米製程核心機密,目前已遭高等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拘留,全案依2022年修正的《國家安全法》調查,為該法首次適用於技術竊密案件。台積電第一時間將涉案員工開除,並全面配合司法調查。此案不僅關係台積電的企業聲譽與市場信心,更牽動台灣整體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安全與國安防線。

據了解,案情於7月底曝光,起因是台積電內部資安監控系統發現異常檔案存取紀錄,調查發現有人試圖存取2奈米晶片設計與製程的關鍵資料。涉案地點位於台積電新竹總部,檢調同步搜索涉案員工住處與相關工作設備,並拘提三人,其中兩名為現職工程師,一名前員工皆姓陳。另有三人遭傳喚問訊後釋放。檢方表示,已著手釐清是否涉及境外勢力參與,並持續追查是否有更多內部共犯。

這次所涉的2奈米製程,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預定2025年底進入量產,客戶包括蘋果、輝達與高通等全球科技巨頭。2奈米製程具備高密度、低功耗的特性,製造成本極高,每片晶圓平均成本逾三萬美元,是目前3奈米製程的1.66倍。由於其技術領先性與戰略價值,這項技術早已被台灣政府列為「國家核心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台灣第一次面對半導體技術洩密風險。早在2018年,一名前台積電工程師即因試圖將28奈米製程資料攜往中國企業而遭起訴,依《營業秘密法》判刑1至3年。2020年,聯電被控協助中國福建晉華竊取美光科技的DRAM製程技術,美國司法部介入調查,聯電最後以認罪與支付6,000萬美元罰款落幕。此案震驚國際,也讓外界更關注中國透過高薪挖角與產業合作方式,持續進行技術滲透的手法。

2023年,台積電IT供應商Kinmax遭勒索病毒攻擊,雖未造成客戶資料外洩,但事件暴露了供應鏈在資安管理上的薄弱環節。2024年則發生台積電製晶片經由中國Sophgo公司轉手進入華為設備的爭議事件。該事件引發美國關切,懷疑違反出口管制規定,傳出台積電恐遭美國重罰高達10億美元,至今調查仍在進行。

此外,關於中國清華紫光(Tsinghua Unigroup)是否意圖竊取台灣半導體技術的爭議,也早有前例。紫光於2015年前後曾積極布局台灣半導體產業,透過入股與併購方式企圖滲透技術核心,引起政府與產業警覺。雖未發現具體竊密行為,但其「以資本為包裝」的策略明顯意圖透過掌控公司取得機密技術。當時經濟部遂決定全面限縮陸資進入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投資案,防堵技術外流。

對於此次2奈米機密洩漏案,實際涉案人數多達九人,部分為2奈米試產工程師,甚至使用手機拍攝試產流程與圖面資料;另有六人涉提供內部研發資料但未涉竊密,已遭內部調職處分。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強調,先進製程並非僅憑文件即可複製,而是依賴數十年製程經驗、團隊默契與龐大的知識體系。台積電重申,對任何洩密行為採「零容忍」政策,並已全面升級內部管控,必要時與主管機關聯手防堵。外界憂心,這起事件不僅是商業間諜案,更可能演變成國安風暴,為本已緊繃的國際晶片戰火再添變數。

這起案件也正式啟動《國家安全法》自2022年修法後的新刑責體系。根據新法,只要涉竊者有意圖將機密提供給境外勢力或在境外使用,即可處以最重12年有期徒刑與最高1億新台幣罰金。相較過去僅依《營業秘密法》判刑的案例,刑度與罰金大幅提升,象徵政府對高科技技術保護的國安化態度日益鮮明。

#新聞幕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