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為了飽足感狂嗑白飯,澱粉攝取過多,也會導致糖尿病。(圖/翻攝自Pixabay)
隨著現代生活型態改變,糖尿病逐漸年輕化,讓血糖管理成為全民健康議題。近日,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發文,分享了一套有助穩定血糖、甚至有望逆轉糖尿病的飲食策略。他強調,雖然糖尿病無法根治,但只要掌握關鍵技巧,就能讓病情獲得良好控制。這套被他譽為「黃金組合」的方法,結合了「調整進食順序」與「35921飲食法」兩大核心。

▲許多肥胖者都有糖尿病的困擾。(示意圖/unsplash)
改變進食順序 為血糖築起一道防線
根據洪泰雄的觀點,控制好血糖的第一步是「擋住血糖衝上去」。他建議改變傳統的進食順序,讓胰島素不必為了應對大量糖分而過度工作。
實踐方式:吃飯時應先攝取蛋白質和蔬菜,然後再吃澱粉主食。他解釋,蔬菜富含的膳食纖維和蛋白質,會像「緩衝墊」一樣,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吸收速度。如此一來,餐後血糖上升將會變得平穩,胰島素也不會急速暴衝,從而減輕胰島β細胞的壓力,保護其功能。此外,蛋白質還能有效刺激飽足感荷爾蒙,有助於減少澱粉的攝取量。

▲洪泰雄指出,每天至少要喝2000ml的水,有助於提升代謝。(示意圖)
35921飲食法 讓胰島素有時間休息
除了調整進食順序,洪泰雄提出一套具體的飲食時間管理守則,旨在讓胰島素有足夠的時間回到基礎值,改善胰島素阻抗。
3:一天三餐,定時定量,不吃零食。維持規律的飲食習慣,能幫助身體建立穩定的代謝節奏。
5:餐與餐間隔至少5小時。這個時間間隔能讓胰島素有足夠的時間從高峰降到基礎水平,改善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9:晚上9點後不進食。夜間代謝率下降,此時進食容易造成血糖飆升與脂肪囤積。
2:每天至少喝2000ml的水。充足的水分有助於提升代謝,並增加飽足感,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取。
1:每餐一份拳頭大小的水果。控制水果的攝取份量,避免攝取過多果糖,同時補充所需的纖維與抗氧化物。
洪泰雄:穩血糖、降胰島素的黃金組合
洪泰雄指出,科學研究與臨床經驗顯示,當「調整進食順序」與「35921飲食法」這兩種策略結合時,可以產生協同效應。幫助糖尿病患者達到穩定的血糖管理,甚至進入緩解期。這套結合飲食順序與時間管理的策略,為希望透過生活方式改善病情的民眾,提供了一條清晰且易於實踐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