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買菜「論顆、論斤」誰便宜?菜販曝老闆小心機:都算好了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菜販分享,菜市場常見的蔬菜售價,有「用斤來計算」與「每顆都賣一樣價格」兩種。(圖/資料照)
菜販分享,菜市場常見的蔬菜售價,有「用斤來計算」與「每顆都賣一樣價格」兩種。(圖/資料照)

蔬菜計價有眉角!常分享市場知識的菜販廖炯程發文說明,「論斤」來算主打的是公平交易,讓消費者挑自己喜歡的大小來買;而「論顆」來賣則是有小心機,當每顆價錢一樣,消費者會想挑最大的,挑到了會有成就感,花時間停留在攤位挑菜也能引起其他顧客注意,不過,老闆在讓消費者挑前,其實每顆的成本與售價都算好了,「無論挑什麼,老闆都不會虧。」

廖炯程分享市場蔬菜售價的計算方式,「秤斤論兩(重量計價制)」以台灣洋蔥為例,一斤30元,一顆大概15元,大顆一些就16至17元,消費者依需求挑選「這種方式屬於理性定價策略,沒有陷阱,也不怕被多收,主打公平交易、信任感。」另一種就是「論顆論把(認知單位定價制)」,不考慮洋蔥斤數,直接喊一顆15元。

廖炯程說明,論顆論把其實運用了框架效應和佔便宜心理,聽到一顆15元,消費者通常心裡想到的會是「那我要挑最大顆的,這樣比較划算!」當出現這念頭時,已經跳過一斤多少錢?划不划算、貴不貴?的階段,進入到「找到更大顆的洋蔥」。

廖炯程點出,上述便是「老闆的遊戲機制」,其實進貨時成本早就被平均計算好了,大顆、小顆混在一起讓消費者挑,「無論挑什麼,老闆都不會虧」客人還會有「賺到了」的成就感。這種做法也有其他優點,如能有效減少結帳的時間,加上很多人停留在攤位挑,讓路過的人覺得「這攤好像很新鮮,大家都在搶」進而紛紛圍過來。

廖炯程透露,自家菜攤採用「秤斤論兩」計價法,因為客群大多是商戶客,例如自助餐、便當店、麵攤,零售只是輔助兼賣,大多來的都是熟客生意「所以不存在這些銷售技巧,合則來、不合則去的佛系經營啊!」最後他也提出,如果有到市場買菜,可看看賣法是「是秤出來的公平」還是「被設計過的成就感」。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藍白會!鄭麗文、黃國昌「在野領袖對話」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