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不只記憶!研究曝「1器官出問題」也是失智警訊:可提前15年防堵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全球失智症患者持續增加,如何預防成為重要課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全球失智症患者持續增加,如何預防成為重要課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失智症會讓人思考能力、記憶力逐漸退化,近日美國研究發現,除了記憶力等大腦問題,「腸道」也可能是神經退化疾病早期症狀,如經檢視病例發現,患有胃酸逆流、腸躁症等,日後患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的機率偏高,腸道相關風險因子恐在失智症狀出現前15年就存在,研究人員認為,早期檢測並精準介入在防堵失智方面具有潛力。

哪些腸道疾病與失智風險有關?

據外媒《每日郵報》報導,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是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不少人會認為前兆在腦部,但美國阿茲海默症與相關失智症中心(Center for Alzheimer’s and Related Dementias)研究團隊,檢視多項診斷發現,消化系統出問題其實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也有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有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胃酸逆流、腸躁症的人,之後患上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偏高。而帕金森氏症方面,除了腸躁症,患有胰臟賀爾蒙異常(如糖尿病)還有缺乏維生素B者,得帕金森氏症的風險較高;帕金森基金會也認為,消化問題是患病前常見症狀,如便秘影響高達70%的患者。

早期警訊可能前15年出現 但基因、遺傳仍更直接

另外,研究人員指出,腸道相關風險因子可能在失智症狀出現前「長達15年」就存在,讓早期檢測、精準介入、個人化醫療的具備潛力。值得注意的是,大腦和腸消化道兩個器官間的溝通橋梁「腸腦軸」腸腦軸相關的疾病診斷,可用於預測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但還是不如基因、遺傳等其他變數明顯。

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患者持續增加 預防成重要課題

最後報導提醒,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患病者持續增加,估全球受影響的人超過4億,其中英國每年因類似癡呆症造成的總損失高達420億英鎊(約新台幣1.7兆),當症狀惡化為嚴重的記憶問題、思考或推理困難等,對家庭的負擔甚是沉重,因此早期檢測、干預尤為重要。

#失智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