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眼皮狂跳並非不祥預兆,多因睡眠不足、壓力大或眼睛過勞所致。(示意圖/PIXABAY)許多人認為「眼皮狂跳」,預示有事發生,尤其在農曆七月特別敏感。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眼皮跳在醫學上稱為「眼瞼痙攣」,而眼皮跳動並非不祥預兆,常見原因包括「睡眠不足、壓力大或心情緊繃、眼睛過勞」,但若伴隨「臉部其他地方抽動、手腳或身體肌肉有神經症狀」,建議趕緊做檢查。
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眼皮亂跳並非「鬼月玄機」,在醫學上稱為「眼瞼痙攣(blepharospasm)」,其為不由自主、重複性的眼皮抽動,多半只影響一隻眼,常發生於上眼皮,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常出現,50到59歲為高峰期,原因與女性感覺運動整合敏感、環境觸發因素(光敏感、乾眼、壓力)等有關。
黃軒解釋,眼皮狂跳其實是健康警訊,表示身體累了,常見因素包括「睡眠不足、壓力大或心情緊繃、眼睛過勞」,眼睛過勞指的是長時間盯3C產品螢幕,研究發現,常出現眼皮跳動的族群,盯螢幕的時間比較長,而且看螢幕的時間越久,症狀持續越長。
黃軒提醒,若出現眼皮狂跳的狀況,可嘗試放鬆減壓、睡前做伸展運動,幫助放鬆眼周肌肉,還要減少盯著螢幕的時間,降低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的攝取量。若除了出現眼皮狂跳,又合併臉部其他地方抽動、手腳或身體肌肉有神經症狀,應找醫師做檢查,排除是否有神經系統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