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防便祕別只吃菜、優格!醫揭「做1事」護腸 又降大腸癌風險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運動不僅助減肥,還能提升腸道好菌多樣性,改善腸道健康,降低慢性發炎與大腸癌風險。(示意圖/PIXABAY)
運動不僅助減肥,還能提升腸道好菌多樣性,改善腸道健康,降低慢性發炎與大腸癌風險。(示意圖/PIXABAY)

若想養出腸道好菌,除了多攝取膳食纖維,運動也非常重要。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提到,研究發現,運動有助於提高消化系統內微生物和有益菌的多樣性、復原力,進而改善腸道健康,減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使腸道微生物越多、慢性發炎更少。

黃郁純在臉書粉專指出,許多人以為養腸道是多吃優格、纖維,但運動也是腸道最喜歡的養分。根據《基礎與臨床胃腸病學和肝病學評論》一項研究發現,運動能透過提高消化系統內微生物與有益菌的多樣性、復原力,改善腸道健康,且運動會提升Roseburia(羅斯氏菌屬)等有益菌群增長。

再來是「減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一項研究表明,運動量較大者罹患結腸癌的機率較低,許多研究員認為,除了降低發炎,腸道菌叢的變化也是原因之一。還有「腸道微生物越多、慢性發炎更少」,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群(消化系統中的微生物和細菌)在新陳代謝、消化與免疫系統功能至關重要,健康的微生物群幫助降低部分慢性疾病的風險。

此外,運動能促進短鏈脂肪酸(SCFAs)的生成,尤其丁酸鹽,維護腸道上皮細胞健康、強化黏膜屏障、減少慢性炎症。最後是「改善便祕」,運動提升血液循環,促使更多氧氣與營養送達腸道,使腸道蠕動更有力,有助於食物殘渣排空與毒素減少。

黃郁純指出,輕度有氧運動(如餐後散步)可減少脹氣、促進排便與消化。而研究提到的運動,並非高強度訓練,例如「飯後散步」是不錯選擇,散步10到15分鐘幫助消化,或是「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的快走、慢跑」,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養好菌在腸道。

#祝你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