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台灣與世界面臨「兩大挑戰」 賴清德:我們沒時間等待「只能加速整備」

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出席「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韌性台灣 民主永續」開幕式。(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出席「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韌性台灣 民主永續」開幕式。(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成立一週年,今(20)日舉辦「韌性台灣 民主永續」國際論壇,總統賴清德出席開幕式時表示,台灣和世界正同時面臨兩大挑戰,一個來自自然環境,一個來自威權國家的擴張野心,「我們沒有時間等待,只能積極行動,加速整備。」

賴清德今日上午出席「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韌性台灣 民主永續」開幕式,致詞時首先歡迎來自海內外的貴賓參與這場論壇,這不僅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成立滿一週年的重要時刻,更是一個台灣連結世界,展現自我防衛決心的場合。

賴清德指出,在當前的國際環境裡,台灣和世界正同時面臨兩大挑戰。一方面,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世界各國都面臨嚴峻挑戰,考驗基礎建設,也影響糧食安全與傳染病控制,對經濟與公共衛生造成巨大壓力。各國都很清楚,韌性不只是防衛與安全的議題,更是民生與社會穩定的基礎。

賴清德續指,另一方面,以中國為首的威權體系,正在強化彼此的聯盟,對民主社會進行滲透和破壞。他們透過軍事侵擾、混合戰手段,試圖削弱我方信心、分化社會,測試國際社會底線,並逐漸改變區域現狀以及國際秩序。這兩大挑戰:一個來自自然環境,一個來自威權國家的擴張野心,「我們沒有時間等待,只能積極行動,加速整備。」

賴清德表示,正因如此,去年9月26日,他在總統府召開第一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時,提出「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強化應變、有恃無恐」、「按部就班、有條不紊」三個強化方向,並且建立五大工作主軸,從民力訓練、物資調度、能源安全、醫療避難到資通金融防護,展現出政府與民間的合作精神。

賴清德指出,過去一年,政府已經將五大工作主軸轉化成具體行動。從桌上兵推到實地操演,讓中央部會、地方政府與民間社會同步參與,透過演練平時的整備計畫,發現不足並立即強化;也首次把防災與防衛結合,在漢光軍演期間同步舉辦各縣市的「城鎮韌性演習」,目標是讓軍方的防衛行動與地方的疏散、醫療、物資調度能夠協同,強化軍民整合的運作能力。
 
同時,政府也正式將每年漢光軍演與城鎮韌性演習的月份,訂名為「國家團結月」,讓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建構,成為全台灣每一個民眾,不分軍、民、職業背景,不分性別、年齡,都可以參與的工作。他相信,當大家越團結,國家就越有韌性,當我們越有韌性,就更能避免或嚇阻危機的發生。

賴清德強調,和平不能寄望於侵略者的善意,要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只能透過持續性的整備,強化防衛實力以及社會韌性,「和平靠實力,實力靠韌性」就是目標。過去一年,不只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動起來加速整備,許多民間企業、志工組織、宗教團體、民防NGO也都紛紛展開自己的韌性整備工作,並積極參與,甚至舉辦各種訓練及演習。這個眾志成城的心情,正是他當初決定在總統府,以國家高度,設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原因。

賴清德表示,台灣面對威脅的原因,不在於我們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而是在於我們昂首挺身捍衛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不見容於威權侵略者的野心。我們也必須清楚,威權侵略者的準備,是為了軍事擴張、改變世界秩序進行預演;我們的準備,則是為了維護和平現狀以及自由民主的永續而演練。

賴清德接著提到,台灣將具體行動持續強化實力,包括將持續提升國防力量,明年度國防預算,將按照北約標準,達到GDP百分之3.32,也可望在2030年前,達到GDP百分之5的目標;同時,政府編列了強化國土安全韌性的1500億元預算,將用這筆預算來提升全社會的防衛韌性,包含提高儲備物資的質與量、提升資通安全設備的性能、擴大無人載具的籌措和反制能力的建置、建立防災協作中心和倉庫、以及強化地下避難空間等。待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就可以施行。

賴清德指出,在威權國家集結挑戰世界秩序的此刻,不只有台灣在積極應對,國際社會也都在加速整備。現在,歐洲多國正加速提升防衛預算,整備從國防到民防,從先進的無人載具系統到傳統的防空避難設施;從通信韌性到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
 

#賴清德
推薦專題

GCS 2025 夏季例行賽W4D1-2025/09/20《Garena 傳說對決》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