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詹宜庭/台北報導
翁曉玲認為,馬太鞍溪堰塞湖不只是「溢流」而已,更似「潰壩」或「潰堤」。(圖/資料照)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昨日發生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今(25日)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不只是「溢流」而已,更似「潰壩」或「潰堤」, 否則不會釀成如此大的災害。但沒想到,民進黨政府竟通知各大電視媒體,有關馬太鞍堰塞湖報導要避免使用「潰堤」,改用「溢流」這個詞,痛批「這分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想借用感覺上不那麼嚴重的語詞,淡化潰堤的嚴重性及掩飾中央政府的失職無能。」
翁曉玲表示,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發生潰壩, 造成堰塞湖的湖水在短時間內大量宣洩,猶如海嘯,30、40分鐘的時間就已經淹沒了光復鄉多處村里,現已有10多人死亡 、100多人失蹤民眾,災情慘重令人心痛。而根據專家學者的研析,以及空拍機拍照看到,堰塞湖壩頂下切80公尺,面積縮小為50公頃,湖水約流出6000萬噸的水,水量約剩2300萬噸,推估量體減少75%, 這已清楚顯示,馬太鞍溪堰塞湖不是只是「溢流」而已,更似「潰壩」或「潰堤」,否則不會釀成如此大的災害。
翁曉玲說,沒想到民進黨政府( 農業部與災害防救辦公室 )竟然透過衛星電視公會通知各大電視媒體,有關馬太鞍堰塞湖報導要避免使用「第三波潰堤」,改用「溢流」這個詞,這分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想借用感覺上不那麼嚴重的「溢流」語詞,來淡化堰塞湖潰堤的嚴重性及掩飾中央政府的失職無能。她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的形成,至少已有一年多的時間,8月13日立法院傅崐萁委員、鄭天財等提案做成附帶決議,要求農業部、經濟部、公共工程委員會等機關要盡速處理堰塞湖的問題,沒想到農業部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不會那麼快發生潰堤而沒有積極處理,釀成今天如此嚴重災情。
翁曉玲認為,山林、河川、治水等事項都是中央政府的權責,地方政府無權也無錢去處理,民進黨政府別只想推卸責任,把過錯推給花蓮縣政府,更不要把民眾當白痴,以為換個用詞就可以矇騙大家、混淆視聽 。不過,交通部長陳世凱、指揮中心都強調「沒有潰堤」;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林元鵬也表示是「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