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內臟脂肪高=傷血管!不是吃太多釀禍 醫揭密:「3類食物」助刮油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吃錯食物會害內臟脂肪增加,家醫科醫師鄧雯心建議,多攝取蛋白質、植化素與纖維質,如雞胸肉、毛豆等,幫助燃脂並提升產熱效應。(圖/翻攝自祝你健康)
吃錯食物會害內臟脂肪增加,家醫科醫師鄧雯心建議,多攝取蛋白質、植化素與纖維質,如雞胸肉、毛豆等,幫助燃脂並提升產熱效應。(圖/翻攝自祝你健康)

當內臟脂肪過高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家醫科醫師鄧雯心提到,若想減少內臟脂肪,可以選擇富含「蛋白質」、「植化素」、「纖維質」的食物,以蛋白質為例,如雞胸肉、毛豆,不只增肌減脂,還有產熱效應,能夠越吃越瘦。

鄧雯心在節目《祝你健康》表示,門診病患常有一個迷思,認為內臟脂肪高,代表吃太多,實際上是「吃得不對」。有些食物對代謝有正向幫助,例如「蛋白質」,一項針對中老年人的研究發現,在運動習慣未改變的狀況下,多攝取蛋白質,有助於增加內臟脂肪燃燒比例。

另外,蛋白質在腸道中,能夠引發類似瘦瘦筆的關鍵賀爾蒙「腸泌素」,還可以增加產熱效應,因為消耗食物時,身體都須耗費能量處理食物,而蛋白質特別耗費能量,再來是「增加肌肉量」,有助於燃燒脂肪。建議從「鮭魚、雞胸肉、毛豆」獲取。

鄧雯心指出,再來是「纖維質」,尤其水溶性纖維,研究發現,每天多攝取10克的水溶性纖維,有助於延緩內臟脂肪合成的速度約3.7%,建議選擇「菇類、黑木耳、秋葵、海帶」,這些口感黏滑的蔬菜,不只幫助控制血糖,也能為腸道提供好菌。

最後是「植化素」,植物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飲食上選擇「五顏六色的蔬果」,富含綠茶素、白藜蘆醇、槲皮素、茄紅素等。由於內臟脂肪是發炎組織,植化素有助於抗發炎,一旦發炎整體性往下降,肚子的內臟脂肪,也比較不容易堆積。

#祝你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花蓮堰塞湖溢流第三天 光復鄉市區仍滿地泥濘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