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顏正國昨(7日)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引發大眾對肺腺癌的關注。(示意圖/pixabay)男星顏正國昨(7日)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引發大眾對肺腺癌的關注。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一名家住彰化的35歲男子,不抽菸、沒有不適症狀,為求心安而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未料竟發現肺部有10顆結節,其中一顆已有0.9公分!」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上述男子沒有任何不適症狀、也不抽菸,也無家族史,只因家住中部,擔心空污引發的肺癌風險,因此自費做LDCT檢查,未料竟發現10顆肺結節。其中,最大一顆為0.9公分的毛玻璃狀結節,其次為0.6公分的結節。
35歲無肺癌風險因子 竟也有10顆肺結節
「毛玻璃肺結節未必就是肺癌徵兆,有可能是肺部發炎所致,」蘇一峰表示,他建議男子先採追蹤方式,即6個月後再做一次LDCT檢查。他感嘆道,一般認為,抽菸、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應在40歲進行首次LDCT,但現在看來,即使無危險因子,也須提早在35歲就做首次LDCT。
蘇一峰表示,民眾若在35歲時的LDCT無異狀,可於40歲後再做一次檢查即可,但若像上述男子已有10顆結節、最大一顆已達0.9公分,就須在半年後再做一次檢查。
他說明,胸部X光只能看到較大的結節或腫瘤,待X光發現異狀時,多半已是晚期。若能提早在第一、二期時就發現,可以降低死亡率,而LDCT可顯示0.2公分以上的病灶,大幅提高早期發現肺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