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心情差、沒動力?小心大腦少了快樂原料 權威醫曝光影響情緒三大營養素

記者張雅筑/綜合報導

張家銘醫師指出,許多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疑惑:「我是不是得了憂鬱症?為什麼每天都覺得提不起勁,做什麼都沒興趣?」但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關鍵因素是——你的飲食,可能讓大腦缺乏製造快樂的原料。(示意圖/資料照)
張家銘醫師指出,許多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疑惑:「我是不是得了憂鬱症?為什麼每天都覺得提不起勁,做什麼都沒興趣?」但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關鍵因素是——你的飲食,可能讓大腦缺乏製造快樂的原料。(示意圖/資料照)

「我們的快樂,不只是心理問題,也跟每天吃什麼有關!」我國基因權威張家銘醫師表示,有許多民眾常會覺得每天提不起勁,甚至沒什麼動力,什麼事都不想做,第一直覺會想:「我是不是得了憂鬱症?」但醫師指出,其實有個常被忽略的關鍵,那就是飲食。張家銘醫師進一步解釋,若飲食出了問題,那大腦根本就沒有快樂原料可用,近年研究顯示,營養攝取與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密切相關。

時常透過醫學和科學角度發表衛教文的台北榮總基因醫師張家銘,近日受訪,談及現代人的飲食狀況,他語重心長表示,其實人們的心情狀態,不單單與心理因素有關,飲食其實是一大關鍵!張家銘醫師指出,營養攝取與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密切相關,例如:血清素、多巴胺、腦內啡等,這些讓我們感受到「安定、快樂、有動力」的化學訊號,背後都需要特定的胺基酸、脂肪酸、維生素與礦物質作為基礎材料。

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情緒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建立在大腦化學物質的精密運作上。如果人體缺乏製造神經傳導物質所需的營養原料,大腦就算「想快樂」,也做不出足夠的血清素與多巴胺來支持情緒穩定。因此,張家銘醫師提醒,調整飲食是最容易開始、也最有科學根據的改善方式之一。(圖/記者張雅筑攝)
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情緒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建立在大腦化學物質的精密運作上。如果人體缺乏製造神經傳導物質所需的營養原料,大腦就算「想快樂」,也做不出足夠的血清素與多巴胺來支持情緒穩定。因此,張家銘醫師提醒,調整飲食是最容易開始、也最有科學根據的改善方式之一。(圖/記者張雅筑攝)

張家銘醫師強調:「吃得對,才有快樂的本錢;吃錯了,快樂就不見了。」接下來醫師將教大家,如何從飲食找回大腦的力量,以下為大家整理出重點:

一、色胺酸是血清素的媽媽,別讓她餓肚子

談及血清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張家銘醫師表示,血清素這個穩定情緒的荷爾蒙,它能讓我們感覺被擁抱、被保護、感到安全,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血清素其實是由一種叫色胺酸的胺基酸轉化而來的。而色胺酸需要和含有複合性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一起進入大腦,才能被有效利用。

若生活長期缺乏蛋白質來源,又吃太多精緻澱粉、手搖飲、油炸物,就會讓這條路徑斷掉。結果就是:明明沒什麼大事,卻心情低落、容易焦慮、入睡困難,甚至早上醒來就覺得累。

因此張家銘醫師建議,大家可選擇的天然食物,包括:豆腐、毛豆、雞胸肉、蛋、南瓜籽、芝麻、鮭魚、乳製品,加上地瓜、糙米、燕麥等低升糖碳水,這是讓血清素穩穩升起的黃金組合。

二、Omega-3脂肪酸是神經細胞的潤滑油,也是抗憂鬱的護城河

張家銘醫師指出,許多人忽略脂肪對情緒的影響,其實大腦將近六成以上是脂質組成,尤其是神經細胞膜的穩定與傳導速度,都與脂肪酸密切相關。Omega-3脂肪酸中的EPA與DHA,已被大量研究證實,能有效改善憂鬱症、焦慮症與情緒障礙。

若常常覺得腦霧、專注力下降、情緒低落,那可能是你大腦的細胞膜太乾了!對此,張家銘醫師建議大家,可以多吃鯖魚、鮭魚、沙丁魚、亞麻仁籽、奇亞籽、核桃,這些都是大腦的天然潤滑劑。研究也指出,每週吃三次深海魚的人,情緒穩定度比沒吃的人高出3成以上。

三、腸道不安,大腦就不穩:發酵食物是腸腦軸的守門員

近年來越來越多證據支持「腸腦軸」的概念,也就是腸道菌會影響情緒、睡眠甚至決策力。張家銘醫師表示,腸道內有超過九成的血清素來源,如果腸道菌相失衡、發炎反應高,就會影響血清素的穩定釋放。

所以醫師建議,大家可以每天攝取一點天然發酵食物,像是:味噌湯、優格、泡菜(少鹽)、納豆(習慣者)、無糖優酪乳,不需要多,一小份就能慢慢改善腸道環境。此外,也別忘了給這些好菌餵食「益生元」,包括:蔥、蒜、洋蔥、香蕉、蘋果皮、地瓜和蘆筍等,這些食物是養出腸道好朋友的天然肥料。

「當你給大腦對的食物,快樂就會慢慢回來!」張家銘醫師強調,只要從餐桌做起、調整營養組合,就能為大腦補上關鍵燃料,讓情緒逐步回穩、活力重新找回。飲食不是小事,而是影響快樂感與心理韌性的核心之一。(示意圖/資料照)
「當你給大腦對的食物,快樂就會慢慢回來!」張家銘醫師強調,只要從餐桌做起、調整營養組合,就能為大腦補上關鍵燃料,讓情緒逐步回穩、活力重新找回。飲食不是小事,而是影響快樂感與心理韌性的核心之一。(示意圖/資料照)

張家銘醫師提醒,情緒並非全然受心理因素主導,日復一日的飲食選擇,都在悄悄塑造大腦的化學環境。當我們願意從每天的三餐開始做改變,補足大腦需要的營養原料,不僅能讓情緒更穩、思緒更清晰,也能重新找回身心的活力。醫師呼籲,別再忽略餐桌上的力量,「吃對食物,就是給自己最實在的療癒。」讓大腦重新啟動,快樂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容易達成。

#祝你健康

【J4葛瑞絲滑上車EP.45】高市效應發酵!中國抵制到底懲罰了誰?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香港新界大埔住宅區大火 延燒多棟釀4死3傷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