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早產不是誰的錯,別再自責了 早產跡象、預防方式一次看清楚!

圖、文/張甫軒醫師授權、醫健新聞網整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每年約有1500萬早產新生兒,而衛福部資料顯示,在國內每11位新生兒中就1名新生兒,對於許多孕媽咪來說,每當聽到「早產」時,總會感到焦慮與自責,生基、基生生殖中心院長張甫軒指出,事實上,早產往往是多重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並非任何人的錯。了解原因,才能更有信心地面對與預防。

早產不是誰的錯 早產跡象、預防一次看!(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早產不是誰的錯 早產跡象、預防一次看!(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什麼是早產?

足月生產,是指在妊娠37週以後的生產,當寶寶在懷孕滿20週但未滿37週就出生,就會將此情況稱為「早產」,世界衛生組織(WHO)依照嬰兒出生的周數,又細分為3個等級

■ 極度早產(<28 週)
■ 高度早產(28~32 週)
■ 中度早產(32~37 週)

造成早產的5大原因一次看清楚!(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造成早產的5大原因一次看清楚!(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造成早產的5大原因

一、感染因素
孕期若發生泌尿道感染、陰道感染或其他全身感染,都可能刺激子宮收縮,導致早產發生。

二、子宮過度擴張
多胞胎、羊水過多或子宮結構異常,會讓子宮過度膨脹,增加早產風險。

三、妊娠併發症
若出現胎盤早期剝離、妊娠高血壓或前置胎盤等情況,醫師可能因母體或胎兒安全考量,建議提前分娩。

四、內外科合併疾病
孕媽咪若本身有慢性高血壓、糖尿病或自體免疫疾病等慢性病,可能影響胎盤供血與子宮環境,進而提高早產機率。

五、子宮頸閉鎖不全
當子宮頸在懷孕中期就提前擴張,容易導致胎膜破裂或子宮收縮,引發早產。

3大常見的早產跡象

在懷孕未滿37週,就出現下列跡象,應立刻就醫,切勿輕忽:

1.子宮宮縮、腹部疼痛:下腹部出現悶痛感,或持續性腰酸與下背痛,持續性規律宮縮,休息過後仍無改善。
2.陰道出血:陰道出現少量帶有黏液或大量出血。
3.疑似破水:陰道不明原因流出大量液體。

7大預防早產的方式

雖然目前有近5成的早產,是無法查出原因的,但是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預防:

1.戒菸、降低藥物濫用。

2.避免飲酒、嚼食檳榔與吸毒。

3.二次懷孕需間隔在12個月以上(至少間隔6個月)。

4.若本身有早產史,應先諮詢醫師。

5.應儘早開始產前護理,並在孕期中落實。

6.若出現任何早產跡象或症狀,應儘速就醫。

7.適齡婚育

張甫軒醫師強調,早產不是懷孕中的「意外」,而是身體在提醒我們需要更多關注與照護。許多孕媽咪即使非常小心、按時產檢,仍可能因身體或外在因素而發生早產。請別責怪自己,因為這從來不是誰的錯。與其自責,不如專注在後續照護與治療,透過醫療團隊的協助與家人的支持,大多數早產寶寶都能健康成長。早期發現、及時處理,才能守護母嬰的平安。

資料來源:

Preterm birth; current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早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 #直播中LIVE】《財劃法》政院提覆議 卓榮泰赴立院備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