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日本最大海外借展 18件國寶齊聚故宮南院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趙敍廷/商業周刊

你一定還記得2年前,我們的國寶〈翠玉白菜〉首度海外出巡,在日本造成民眾排隊爭看的新聞,短短2週內吸引了15萬人,創下東京國立博物館(以下簡稱東博館)成立142年來,單一展覽參觀人次最多的紀錄。今年換日本人來台灣「獻寶」,從年底至明年3月,於嘉義故宮南院舉辦「日本美術之最」特展。

當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日本巡展,不僅翠玉白菜被派至東京,〈肉形石〉也到了九州國立博物館(以下簡稱九博館),為期五個月的展覽總共出動故宮186件館藏,給足日本人面子,所以此次「日本美術之最」特展,即是日方給台灣的重量級回禮,151件展品,總保險金額高達新台幣74億元,是日本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借展,包含18件國寶,其中九博館是把館藏僅有的3件國寶都運來,而東博館素有「日本人課堂以外的教科書」之譽,單為一檔展覽就搬出15件,更是前所未見。

▲故宮南院。(圖/翻攝網路)

那什麼樣的物件才可被認證為日本國寶?策展人鄭涵云表示,「是從世界文化史的角度來看,具獨一無二重要性的工藝美術品,即為國寶;次一等級的則稱做重要文化財,是基於日本文化財保護法,從有形文化資產中,挑出在歷史、藝術、學術上保有高度價值的物件。」

這檔特展橫跨日本歷史5千年、12個時代,特地來台推廣展覽的日本眾議員古屋圭司讚嘆,連日本人在自家的博物館也不可能一次飽覽。如此重要的國寶交流,當然也發生過類似「你們要拿什麼來換〈翠玉白菜〉」的交涉過程,策展人透露,「尾形光琳的〈蒔繪螺鈿八橋硯盒〉,即是當初用翠玉白菜爭取而來的其中一件。」尾形光琳生於17世紀,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畫家與工藝家,家族在京都經營和服生意,並為皇室提供服務,自有與常人不同的美感體會。

蒔繪是日本獨有的繪畫技法,簡單來說就是把金、銀粉末撒在漆上作畫,但即使最普通的蒔繪也需24道工序;螺鈿是把海螺與貝類磨成毫米薄片,慢慢鑲嵌在物品上的技法,兩者組合在一起加倍耗時費工。

〈蒔繪螺鈿八橋硯盒〉在當時是突破傳統的嘗試,硯盒上的鳶尾花不是寫生,而是《伊勢物語》中一段遊人過橋、賞花吟詩的故事,在以往,故事的題材就具體描繪劇情,沒有人選擇以物件構圖;而以鉛板和銀板,分別表現木橋與橋樁,是尾形光琳的第二個創舉:運用新材質。「琳派」華麗雅致的風格,至今仍深深影響日本藝術設計,這件設計感強烈的國寶,若不明就裡,說不定會被誤認是當代的藝術品。 

另一個亮點,是能見度極高的日本美學象徵,18世紀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以誇飾手法,把海浪畫得比富士山巨大好幾倍的版畫〈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看畫中景象無比磅礡,萬萬想不到,畫家竟然只用了一張尺寸比A4大一點的紙,就營造出張力十足的場面,令人對這幅名畫的印象更加深刻。

另外像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篤姬、一休和尚,這些台灣人從書本、電視劇、漫畫甚至電玩裡認識的歷史人物,他們貼身的物件,都是最容易引起觀眾共鳴的夢幻展品,當然,特展中還有更多大家有所不知的日本,等著你去發掘。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 @setn 好友 #怎能不愛玩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