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敦克爾克、貝多芬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撰文/muzik編輯部】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轟轟烈烈地佔據電影院與討論近月,不只作品本身與各家心得都讓人看得過癮,身為愛樂者的你一定也對其中的音樂印象深刻。

漢茲‧季默(Hans Zimmer)的電影音樂一向與諾蘭合拍,除了一貫的張力外,對於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這點顯然頗有心得,早在《全面啟動》(the Inception)中,就將貫穿全片的音樂,皮雅芙(Edith Piaf)的《不,我一點都不後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速度放慢,加入低音銅管,化作電影音樂的主題,而這次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他充份使用了英國作曲家艾爾加(Edward Elgar)的《謎語變奏曲》(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Enigma')的素材。

謎、敦克爾克、貝多芬

艾爾加《謎語變奏曲》共有一段主題,十四段變奏,每段變奏都像是肖象畫一般,將作曲家身邊的人物描繪出來,其中第九段變奏〈寧羅德〉(Nimrod)或許是最廣為人知,觸動心絃的樂段,不只英國皇家空軍的紀念場合,各大音樂節,也經常在影視作品中出現,而在《敦》片偏冷的色調中,任何一絲暖意都會顯得如此珍貴,電影的原聲帶不只時常出現這首作品的影子,其中一軌更以〈第十五段變奏〉名之。

▲Sir Colin Davis , BBC Symphony Orchestra

Edward Elgar - Enigma Variations - Variation IX (Adagio)

寧羅德是舊約聖經中一位擅長狩獵的人,艾爾加有位叫耶格(August Johannes Jaeger)的好友,而耶格在德文中正是獵人之意,這位好友曾陪伴艾爾加渡過了許多低潮,在艾爾加面臨人生瓶頸時,曾以貝多芬為例,以其在逆境中充滿勇氣的故事激勵艾爾加,耶格甚至在對談間哼唱了貝多芬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的第二樂章這段耳熟能詳的旋律。

▲白建宇演奏貝多芬第八號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

艾爾加曾這樣自述:「〈寧羅德〉這段變奏,不只是描繪一個摯友,也在說一個故事,是關於我和朋友在某個夏夜的談話,那晚我和朋友暢談關於貝多芬……這開始的幾小節就是暗示貝多芬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的慢板樂章。」

雖然貝多芬已經離開人世190年,但並不只是「樂聖」這個名詞或那個音樂課本上好像略帶怒意的表情可以簡單概括,從鋼琴奏鳴曲,到艾爾加,到漢斯‧季默,貝多芬仍然直接與間接地影響著這個世界,或許,這也正是近日將在亞洲舉行馬拉松式演出的鋼琴家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為何如此推崇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更稱之為「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的原因,這套作品不只是鋼琴界的鉅作,更埋藏了豐富的寶藏,至今仍具有強大影響力。

列夫席茲9/3將特別與臺灣鋼琴家顏華容舉辦對談講座,暢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的點點滴滴,目前票券已全面啟售。

【MUZIK名人講堂─列夫席茲與顏華容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

►活動時間:2017/09/03 19:30

►活動地點:誠品表演廳

►購票資訊:兩廳院售票系統全面啟售

(講座為英文對談,中文翻譯)

延伸閱讀:https://goo.gl/TMVWyY

看更多:http://bit.ly/1V0aDBe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