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隻雞慢啼?當心恐是發展遲緩 專家:3歲前治療成效大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家中寶貝遲遲不開口說話,只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是「大雞慢啼」長大就會正常的心態。專家提醒,家長們應提高警覺,覺得小孩子有異狀,卻害怕小孩被貼上「發展遲緩」的標籤,遲遲不帶其就醫檢查,若錯過3歲前黃金療育時機,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嬰兒、小孩、腸病毒、寶寶、流感、育兒、公托、幼童、幼兒、疫苗、少子化、托嬰、托兒所 圖/記者林敬旻攝

(資料照與新聞內容無關/記者林敬旻攝)

「慢飛天使(發展遲緩兒)3歲前療育成效是3歲後的10倍。」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表示,現今仍有許多家長覺得小孩子有異狀時,怕孩子被貼上「發展遲緩」的標籤,或是還有「大雞慢啼」長大就會正常的心態,而不帶孩子前往檢查,但孩子3歲前訓練成效大,一旦喪失3歲前的黃金療育時機,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0至6歲前是嬰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而3歲以前更是腦細胞連結增長最迅速的重要時期。

黃世傑強調,在嬰兒出生後的前3年腦部發展是關鍵期,若未受到良好的照顧及教育,嬰幼兒的腦部發展將會受到阻礙。

依據台北市民政局統計北市0至6歲以下兒童總人口數從102年18萬1,684人提高至106年19萬5,969人(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統計資料顯示,發展遲緩兒之發生率約為6%至8%),推估台北市疑似為發展遲緩兒童的人數也自102年1萬901人成長至106年1萬1,758人,成長率高達8%。

依據台北市衛生局委託北市20家早療合約醫院進行評估及鑑定結果發現,經過評估與鑑定人數自102年2,860人提高至106年3,445人,增加20%(585人),其中,已確診為發展遲緩兒童自102年為2,250人增加至106年為2,417人,增加7%(167人),顯見家長更需要落實「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原則,把握0至6歲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治療的黃金期。

台北市衛生局長期照護科長劉惠賢說,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資料統計顯示,106年度因確診為發展遲緩而接受療育治療的人數約為2,417人,療育訓練服務量為10萬7,576人次,其中,接受療育服務次數前3名為職能治療(3萬6,423人次;占34%)最多,其次為語言治療(3萬159人次;占28%)及物理治療(2萬7,975人次;26%),慢飛天使的早期療育訓練猶如一場運動賽事,唯有不間斷的努力和練習,才能跨出障礙。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蔡英文、陳建仁出席Google新辦公大樓開幕典禮
大數據推薦
【94要賺錢 未來事件簿】緯創 中興電 士電 大亞 東元 智原好慘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