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台灣環保力!廢棄玻璃也能變身美麗日常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環保近年來在台灣逐漸成為大眾關心的議題之一,台灣玻璃回收工廠-「春池玻璃」投入回收玻璃事業超過 50 年,每年回收並處理超過 10 萬噸的玻璃,致力將廢棄玻璃回歸成原料,不停地循環使用。

吳庭安,W春池計畫,回收,玻璃回收,環保

▲圖/春池玻璃

然而,玻璃回收並非易事,不僅流程複雜,利潤還很低,讓許多回收業者卻步。為了讓大眾了解玻璃循環生命的理念,自去年起,「春池玻璃」啟動《 W 春池計畫》,將回收玻璃製成藝術品,以「美」的形式傳達玻璃的生命底蘊。

今年,《 W 春池計畫》延伸至生活領域,透過設計將廢棄玻璃打造成日常用品,期望透過群眾集資的力量,讓大眾了解並參與《 W 春池計畫》。集資回饋品是以廢棄玻璃製成、結合老師傅傳統「吹玻璃」技藝與文創設計的玻璃吸管、 143 啤酒杯及手提環保飲料袋。春池認為,當贊助者親自使用這些器皿,才能真正理解「玻璃循環生命」的意義,進而從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集資計畫於 8 月 15 日晚間 8 點正式啟動。

吳庭安,W春池計畫,回收,玻璃回收,環保

▲圖/春池玻璃

吳庭安(T. A. Wu)是《 W 春池計畫》的幕後推手,身為春池的二代接班人,承襲父親吳春池為回收工廠打下的基礎,他希望能夠在社會責任上走得更遠、更徹底。吳庭安坦言玻璃回收是一件辛苦的工作,但從小在玻璃回收工廠長大,他深刻理解玻璃是一個非常好的材質,若處理妥當還能無限循環利用,提升經濟效益。

「春池運營超過半個世紀,在玻璃回收與提煉上累積了很深厚的基礎」吳庭安說,「下一個階段,我們想要開放更多跨界合作的可能性,不管是新的研發與設計,還是傳遞社會議題,希望春池都在參與其中,讓『永續發展』能夠在各個層面深植人心。」

吳庭安,W春池計畫,回收,玻璃回收,環保

▲圖/春池玻璃

循環經濟的真義,應是要將「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轉變成有價值得物品,《 W 春池計畫》便是來自這樣的概念。吳庭安認為,要為回收玻璃創造更多機會,唯有不斷在原先的產業上尋求突破,才能在市場上開創出有價值的東西。期望未來春池能夠與各個領域聯手,讓循環、永續的概念在社會流動,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到每個人日常生活中。

2017 年,《 W 春池計畫》承襲「 春池玻璃」的本業,結合傳統玻璃工藝及藝術設計,先後與聶永真、林懷民、方序中.....等職人合作,並積極參與多項藝文展覽。不管是江振誠操刀設計的「 Darts by André 」餐皿系列、林懷民、Jimmy Choo 等人聯合創作的「美好關係玻璃杯」 ,還是 2017 台灣文博會中以 40 噸回收玻璃製成的玻璃海,春池都希望當人們看到這些藝術品時,能體會回收玻璃在文化力量上的無限可能。

今年,《 W 春池計畫》擴展至大眾日常,透過群眾集資的方式,將設計感十足的再生玻璃器皿作為集資回饋品:傳統口吹技術打造玻璃吸管、擁有 1940 年戰爭背景的 143 啤酒杯及附有放置玻璃吸管內袋的手提環保飲料袋。另外,也有機會親自到春池觀光工廠及玻璃工廠參訪,見證第一線回收工人如何處理廢棄玻璃、目睹老師傅的驚人手藝。「永續發展」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希望能集結群眾的力量,讓《 W 春池計畫》能夠持續以多元、創意的形式影響未來世代。

吳庭安,W春池計畫,回收,玻璃回收,環保

▲圖/春池玻璃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