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後右手無力癱軟 靠神經轉位成功救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37歲陳女士因車禍傷及右側頸肩,導致右側鎖骨肋骨骨折合併氣血胸,術後病況雖趨於穩定但隨即發現右上肢癱軟無力情況未見改善,確診了陳女士之病因為「急性右側臂叢神經損傷」且無短期恢復的跡象;另一位71歲潘先生因長骨刺逐漸磨損神經,導致「慢性右側臂叢神經損傷」,2人原本連手臂都抬不起來,接受神經轉位手術,都逐漸恢復,擺脫右手癱軟的困擾。

患者陳女士(右)和潘先生(左)接受神經轉位手術,揮別右臂癱軟人生。(圖/記者楊晴雯攝)

▲患者陳女士(右)和潘先生(左)接受神經轉位手術,揮別右臂癱軟人生。(圖/記者楊晴雯攝)

台北榮總骨科部手外科主任王榮磻表示, 臂叢神經為一組自頸部脊髓至上之手臂的神經叢,這些神經會支配肩部、手肘、手腕、手部的肌肉並提供上臂表皮的感覺功能。有些臂叢神經損傷較輕微,可在數週後完全康復。然而有些臂叢神經損傷會嚴重到上臂完全失能。

王榮磻指出,造成臂叢神經損傷的原因很多,其中尤以牽引性拉傷為最多,大部份病人為年輕人騎機車車禍而造成;通常都因為車禍發生時頭頸部被強力扯離肩部,使得臂叢神經自頸椎脊髓撕裂損傷,進而導致患側癱瘓無力。

神經傳導檢查和肌電圖檢查是手外科醫師確診臂叢神經損傷的最佳利器;通常會在臂叢神經損傷後6週進行第一次的檢查,之後在臂叢神經損傷後2至3個月進行第二次的檢查,藉此觀察比較臂叢神經損傷的恢復變化。

王榮磻說,若是在受傷後3個月內確診了臂叢神經損傷,即為「急性臂叢神經損傷」,而若經神經傳導檢查/肌電圖檢查後仍無恢復跡象,此時手術介入治療即能發揮最佳效果。若是受傷滿1年後才確診臂叢神經損傷,即為「慢性臂叢神經損傷」,雖仍可透過手術介入治療但效果就比較有限。

過往急性臂叢神經損傷的手術治療,是以神經移植修補手術,目前趨勢為神經轉位手術,術後住院天數、恢復時間、活動限制,都較前者佳。

若是慢性臂叢神經叢損傷的肩部與手肘失能的手術治療,除了傳統肌腱轉位手術之外,透過游離功能性顯微肌瓣轉位手術也是重建上肢功能的方式。然而王榮磻也強調,目前急性臂叢神經叢損傷接受手術的臨床結果仍是優於慢性臂叢神經損傷,故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是目前急性臂叢神經損傷的治療方向。

陳女士說,受傷後,右手完全無法抬起來,無法繼續原本的會計工作,還得學習用左手吃飯、寫字,術後迄今,手提重物都沒問題,並順利回到工作職場;潘先生的右手癱軟,穿衣、穿褲都要仰賴他人協助,靠著定期的術後門診追蹤及持之以恆的復健療程,其右肩及右肘功能日漸進步,目前已能自理日常生活。

患者陳女士(右二)和潘先生(右三)接受神經轉位手術,揮別右臂癱軟人生。(圖/記者楊晴雯攝)
▲患者陳女士(右二)和潘先生(右三)接受神經轉位手術,揮別右臂癱軟人生。(圖/記者楊晴雯攝)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