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堅強的音樂家都無法接受 得這病等於生涯結束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MUZIK

年輕音樂家常常被告知要多練習,琴藝才會精湛,可是每天不斷練習好幾個小時可能會造成長久的疼痛,甚至縮短演奏生涯。

現今許多工作都需要長期使用電腦,使得重複性勞損(repetitive strain injury,簡稱RSI)和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成為常見的現象,不過音樂家自古以來早就為這這種病症所苦。「重複性勞損」是一個相當廣義的詞彙,包含各種手部長期重複動作後產生的症狀,其中腕隧道症候群是專業音樂家最常遇到的狀況。

音樂家為了職業生涯,必須禁得起長時間重複性的練習,把手指和手腕的動作練到爐火純青。正因如此,許多音樂家在演奏時,往往一直處在疼痛不堪的狀態;這些病痛小至有灼熱感、腫漲,大至感覺麻木、手指不聽使喚,嚴重時甚至還會害音樂家的演奏生涯提早結束。

重複性勞損到底是因為演奏技巧錯誤造成,還是光是動作不斷重複就會造成病痛?這方面目前仍然有許多爭議。不過,職業小提琴家每天來回運弓不下數千次,鋼琴家也很可能每天練上八個小時的快速音群,也難怪這兩類的音樂家往往受到最嚴重的傷。這些運動會讓手部的細部肌肉受到極大的損傷,而且會因為姿勢不良,或因緊張、壓力或疲勞造成的肌肉緊繃,變得更加劇烈。

▲音樂來源:MUZIK,若遭移除請見諒

那麼,這種狀況到底有多常見呢?

事實上,絕對比你想像中更普遍。管絃樂團的樂手裡,高達50%到60%的人曾經在手部或手臂有重複性勞損,另外至少有20%的學生為此所苦。雖然數據這麼高,不過應該還有更多案例沒有就醫。這類傷害容易讓人受到鄙視,而且音樂家經常也會害怕丟掉演奏機會,所以許多人選擇忽略這些疼痛,不願就醫。有一個著名的例子是美國鋼琴家葛拉夫曼(Gary Graffman):他隱瞞受傷的事實許多年後,才接受治療,但為時已晚,自1980年代後無法再使用右手彈琴。

十九世紀的鋼琴愈做愈重,也使得演奏傷害愈來愈多。除了琴的重量增加以外,蕭邦、李斯特等人的作品也不斷把演奏者的技巧和耐力往上推,使得鋼琴家練琴練到受傷的情況更常見。

▲音樂來源:MUZIK,若遭移除請見諒

美國鋼琴家佛萊雪(Leon Fleisher)就因為手部受傷,長達15年沒辦法彈琴。他的朋友葛拉夫曼後來在1970年代接受治療時,醫生找不出造成他疼痛和麻木的原因,最後判定他的神經受損。葛拉夫曼後來委託多位作曲家為他創作左手獨奏的鋼琴協奏曲。

治療重複性勞損的方法,包括休息、針炙、物理治療等等。情況如果太嚴重,可能必須接受緊上腺皮質激素注射、改變演奏方式,甚至開刀治療。有些運動方式,如亞歷山大放鬆法(Alexander Technique)和費登奎斯方法(Feldenkrais Method),可以讓音樂家練習放鬆,減少疲勞。

延伸閱讀:MUZIK閱聽古典樂

精彩話題:嚴選好書輕鬆讀

嚴選好物:指揮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