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這病5年內死亡率「比癌症致命」!喘、累、腫恐是警訊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107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因心臟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不亞於癌症,堪稱是台灣國人的頭號殺手,僅次惡性腫瘤外,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而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臟衰竭」。醫師強調,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喘、疲累、水腫等症狀恐是心衰竭警訊。

▲喘、疲累、水腫等症狀恐是心衰竭警訊。(示意圖/資料照)

何謂心臟衰竭?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心臟衰竭委員會主委王俊傑表示,人體的心臟就像馬達一樣,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即俗稱心臟無力。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指出,心臟衰竭患者在初期時,常會有容易喘、疲累、水腫,甚至端坐呼吸等情形,多數患者特別是年長者,在出現這些症狀時,多誤以為就是老化造成,也不積極就醫,以致病況惡化才緊急送醫住院,因此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隨著人口老化,台灣心臟衰竭發生率逐漸增高,每10萬名人口約有300人罹患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常引發高住院率及高死亡率,根據「心臟衰竭登錄計畫」統計資料顯示,全台每年約有逾7萬名患者因心臟衰竭住院,其中更高達32.3%的患者出院後於半年內會再次住院。

王俊傑強調,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擴張性心肌病變、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心臟疾病患者、三高或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人,都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尤其,心肌梗塞患者因為心臟已經受到損傷,更是心臟衰竭的潛在患者,不可不慎。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提醒,喘、疲累、水腫等症狀恐是心衰竭警訊。(圖/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提供)

王俊傑說,心臟衰竭帶來的損害很全面,畢竟心臟是中樞,一旦心臟衰竭自然會拖累全身各個器官,產生嚴重併發症。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嚴重性不容小覷。他指出,目前心臟衰竭治療發展已十分進步,患者只要積極配合醫師,遵照醫囑定期追蹤治療,疾病就可穩定控制,更有機會使疲乏無力失去彈性的心臟恢復到正常大小,患者也能回到未發病前的良好生活品質。

心臟衰竭衛教代言人、資深藝人黃西田表示,回憶起當年曾經一同主持電視節目「天天開心」的好朋友石松,其實也是因為心臟衰竭而過世,所以他對擔任這個疾病的代言人深覺使命感。他提到,在代言和接觸更多心臟衰竭衛教知識後才知道,雖然目前身體仍十分硬朗,但原來老化也是心臟衰竭的潛在風險,自己其實也是高危險群;同時再次呼籲民眾,如果像「天天開心」衛教歌曲中一樣,發現自己噓累累、祙喘氣、腳腫腫、躺不平,咳不停,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若爬樓梯沒爬幾階就覺得喘、常常覺得疲累、下肢水腫等,都有可能是心臟衰竭的症狀。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