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一開講/文物界「網紅現象」 「翠玉白菜」不是國寶?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邱建一(藝術史學者、新月藝文負責人)

台北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台北故宮)的藏品大約有70萬件,但絕大多數都是文獻與書籍檔案,這些文書檔案來自清宮舊藏,一部分來自北平圖書館與少數的個人捐獻。雖然這些檔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但只適合學者專家研究,一般觀眾興趣不高,所以故宮比也就比較少對這些文獻有所著墨。

走進故宮,台北故宮的展覽大致以一樓展場的清代雜項、二樓展場的陶瓷、三樓的玉器比較受歡迎。

雖然書法與繪畫收藏才是台北故宮的重點項目。感謝乾隆老爺的貢獻,台北故宮才能保存這麼多的書畫文物。在全世界的博物館當中也只有這裡有這麼多的書法繪畫收藏,這是台北故宮的參觀重點,但可惜的是現代人對古典文化不太有熱情,所以看的人少,看得懂的人也不多!

現在的台北故宮最知名的展品,大概就是那顆白菜與那塊肉了!

翠玉白菜的名氣之大,全台灣人大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幾乎都快要成為台北故宮的當紅招牌了。

但是,他是國寶嗎?

那可不!

白菜不是瑾妃的嫁妝 這是傳言!

事實上,翠玉白菜才在不久之前,從「一般文物」提升到「重要文物」,離最高等級的「國寶」還差了好大一口氣。以台北故宮的審核標準來看,白菜不是國寶,這是千真萬確的。

台北故宮的文物分為三個等級,依序為「一般文物、重要文物、國寶」。在70萬件的藏品當中,也只有400件左右的「國寶」等級的文物。

「國寶」大致要符合這4個標準:

(1)歷史上不可取代。
(2)擁有唯一文化意涵。
(3)獨一無二。
(4)年代久遠。

以那顆翠玉白菜來說,事實上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太符合這個審核標準的。所以即便它再受觀眾喜好,但它一直都是「一般文物」,連「重要文物」都不是,談何「國寶」可言。

事實上,現在我們還搞不清楚翠玉白菜的真正來歷。過去一直有人謠傳,這顆白菜是清光緒皇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妝。

瑾妃(溫靖皇貴妃,1873-1924),光緒的妃子,與妹妹珍妃一起入宮。但光緒比較喜歡漂亮的珍妃,把長相比較老實的瑾妃就給晾在一旁,但也因此因禍得福,珍妃因為口齒伶俐個性好強而得罪慈禧,最後落了個被推入井裡淹死的下場。而瑾妃個性老老實實的不亂說亂動,再加上好吃而吃得胖胖的,宮裡上下都叫她「胖娘娘」,所以得享天年,一直住在永和宮裡,直到過世為止。

白菜出自瑾妃的說法其實一點根據都沒有,只是因為白菜是從瑾妃曾經居住過紫禁城永和宮裡找到的,但永和宮這個地點並不是瑾妃專有的。永和宮是紫禁城內庭的「東六宮」之一,清代有很多個妃子貴人都住過這裡,所以屋子裡的陳設物件,可能只是放在這裡的裝飾擺件而已,說白菜是瑾妃的嫁妝,這個可是沒有根據的。

清宮中的重要物件,其實都有登錄檔案。早在乾隆時期就已做過大清點,各宮殿的收藏都編成目錄以備查驗。但清點造冊的文物,大多是被重視的或是比較珍貴的,但被稱為「掛花」的陳設擺飾,可能是因為數量太大了,也可能是被認為只是一般的裝飾品而已,所以從未被造冊登錄。

「掛花」是個通稱,專指放在屋子裡牆上的掛件,或是放在桌炕上好看的小東西。簡單地說,這類文物,有點像是現在居家裝潢的裝飾品與家飾小擺件,好看好玩而已,不會認真看待的。

從清宮檔案來看,翠玉白菜在當時並不受重視,所以沒有被登錄。就這樣子放在永和宮裡,一直到故宮搬遷才隨著其他的文物一起來到台灣台北。

這是瑕疵品 不算是高檔貨?

清宮沒有特別重視這顆白菜的原因,可能與玉質有關。

白菜是翡翠,現代認為翡翠是高檔的玉器,這個是現代的看法。事實上,清代並不特別喜歡翡翠,一方面這種硬玉是外國來的「進口貨」(緬甸一帶),而且在清代很晚期才被引入清宮。傳統上,古代喜好的玉器都是純淨的軟玉「羊脂白玉」,新疆產的和闐玉被認為是最高等的,沒有和闐有其他地方產的單色「地方玉」也行,只要是純淨單一顏色就好。在以前的世界裡是不太喜歡那種斑斑駁駁各種顏色混雜在一起的玉器的。

所以,清宮舊傳的玉器當中,翡翠的數量其實不多。只有很晚期才有幾個鐲子、扳指之類的翡翠小玉器。而且看得出來清代的玉工,在雕琢翡翠時想盡方法把斑駁的雜色給去掉,盡量留下單一顏色的玉質,以符合單一顏色的審美標準。

而且,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那個白菜有很致命的瑕疵,當初把翡翠原石雕刻為白菜時,蟋蟀的腿也斷了、觸鬚也沒了。白菜上還留有當初修補蟋蟀的腿的鑽孔與痕跡,可見得當年的玉工想盡方法讓這個白菜「完美」,但事與願違,白菜上修補的痕跡還是可見,斷腿斷觸鬚殘殘缺缺的蟋蟀,就這樣停留在白菜上幾百年。

這也是為何,台北故宮在評定藏品等級時,翠玉白菜一直都是「一般文物」,因為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這顆白菜的等級並不顯得有獨特性、歷史意義、或是不可取代性……等等的考量。

後來,它被觀眾給看紅了,就像是當今的網紅現象一樣,成為某種「故宮必看景點」,所以台北故宮才在前幾年由於它的「廣泛的知名度」,才提升一個等級成為「重要文物」。

白菜成為網紅 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時光荏苒!回到百年前。

以清宮內廷負責製作各種小東西的「如意坊」的嚴格標準來看,翠玉白菜其實並不顯得特別精緻,再加上玉質也不是受重視的白玉,這可能是沒有它一直沒有被造冊(清代最後一次大清點造冊是溥儀時期)的緣故吧?

玉工巧妙的運用「巧雕」,把這塊公認玉質並不太好的翡翠刻成一個小擺件,雖然以現代翡翠的審美標準來看,白菜的「水頭(潤澤感)」不好。但也因為有趣,翡翠的白綠相間,被刻成一顆大家常吃常看到的白菜,所以廣受現代觀眾喜好。

但是,為何在故宮這麼瀚如浩海的玉器收藏當中,翠玉白菜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現代台北故宮的明星展品,這又來自另一段有趣的故事了!

(2019.12.9)

▲藝術史學者邱建一

※本篇圖、文獲邱建一先生授權刊登,請勿任意轉載。

加入 @setn 好友

2024西港刈香甲辰香科武陣大會師 台灣第一香🚨直播搶頭香🚨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