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一廣場/國民黨立委為什麼老把悲情劇演成了搞笑劇?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吳崑玉

一場衝撞外交部大門的抗爭,本該是充滿悲憤的一場戲,卻從立委夾手抬走躺醫院,到拍落女警帽子還辯稱人家是怪阿姨,讓全台灣網民足足笑了三天。再罵他們腦殘,已無意義,但令人好奇的是,這些號稱社會菁英,且已在政壇打滾多年的國民黨立委們,怎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如此災難級的政治公關錯誤?而且不但沒有修正能力,還變本加厲?

最根本的問題,就出在國民黨政治人物普遍的菁英心態。能被國民黨選入名單的人,本身家世多半不錯,至少爸爸媽媽是叫得出名字的,要不自己也在社會上頗有成就,經歷職稱是喊得出口的。當上立委後,身邊更是圍繞著一群政治菁英,不是政務官就是立委等級以上的人物,讓他們更覺自己不同於一般人。於是,有的立委當不到一兩年,遇見立院研究會館門口警察沒給他敬禮,便會上前質問警察:「不認得我嗎?」

國民黨團衝外交部記者會,曾銘宗,陳宜民

▲作者認為,國民黨立委菁英心態太重(圖/翻攝自新媒體)

如果當過黨團幹部或是黨務主管,這種「立委不是普通人」的階級意識又會受到進一步加強。他們會覺得政治事務,我比誰都懂,外界所謂的專業人士或是自己助理,都沒有我本人專業,你們應該提案提到我滿意為止,而不是與其商討可行方案,遑論虛心求教。

國民黨全黨,一直也有一種官僚菁英的迷思,認為我們一直做得不錯,只是宣傳不夠多,手法不夠賤,才會被民進黨或其他人打敗。於是,其心態與當年清廷大臣一般:「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國道統天下無敵,只要買來西洋船堅砲利,便可「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完全不想聽講他人制度、學問、原理的長處,切莫「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因此,國民黨永遠是從媒體上、或道聽途說地學習他所以為的敵人長處,連皮毛都算不上,再移植到自己身上,如同一匹好馬裝上了牛角,包起了厚皮,又長出了象鼻,把自己變成了四不像。宋省長紅的時候,黨中央就說那是因為宋很會學蔣經國,於是行政院長蕭萬長也穿起了白夾克,戴起了棒球帽下鄉。卻完全不知道老宋背後有個夏龍所主持的參謀本部,負起了運轉省府整台機器的重任。學其表象而不明究理的結果,當然頗為淒涼。

同樣的菁英階級意識與不求甚解用來對抗民進黨,結果當然更加慘烈。藍軍的人最愛的辯護詞令就是:「他們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啊?!」而且還不只用於對外辯護,更深化到了決策過程,囫圇吞棗的學習綠營的成功經驗。於是,阿扁會騙人,我也要騙;綠營立委會踹門,我為什麼不能踹?!小屁孩可以佔領立法院,反年改老屁孩也要佔;綠營的人碰一下就去躺醫院找同情,我也要躺重症病房比他們更悲情;人家逢馬必反,佔主席台搞八年,我們也要麵粉水球,勾芡復國來阻擋議事。以為凡事仿效,必有奇效。

藍營完全沒有搞清楚,綠營的抗爭與悲情,是經過一連串設計的,有其清楚的目標與訴求意義。如果今天主客易位,被抗爭的是國民黨的外交部長,綠營要為外交官申冤,便可能發動一波外交部前追思會,捧著遺照,擺上花圈,做起法事,唸起祭文,繞著外交部撒冥紙,還一路喊冤。在體制內,則發文要求外交部長與駐日代表返台到立法院專案報告,要求限制卡神出境,清查並公佈十年來卡神及其公司的帳務往來,綠營支持者則不吝在網路散佈相關訊息。

如果有人在抗爭中受傷,那一定得見紅見血,皮肉傷就要包得跟銀絲捲一樣,再攙扶著重回現場坐下或哭訴。重傷才會大肆宣揚,請大家集氣助念。一個情節一定附帶著一個行動,一個行動一定指向一個可以達成的目標或要求,例如:部長出來面對、駐日代表解職…之類的。如果不小心玩過頭出包了,綠營立委一定先躲個幾天避風頭,實在熬不過再出來道歉,不會硬ㄠ硬辯,還罵女警是「怪阿姨」,不但得罪了整群警察,還把一大片資深女性都得罪光了。

再舉個最近的例子,香港週日的人權日遊行中,第一線人員蒙面高舉交叉的兩支雨傘,成X形,傘柄向內結成愛心,既表達與暴警割席決心,又表達了愛心的初衷,且有延續雨傘革命的意義,影像構圖極有創意。這個畫面被媒體與網友廣泛轉貼,一張好的構圖,勝過千言萬語。

藍營也沒有搞清楚,綠營支持者多半從威權時代一路走來,相當具有政治意識,很會自動的互相呼應,形成眾口一致的大音量。但藍營支持者多為中高階人士,習慣聽號令動作,卻又對花招手段鄙夷嫌棄,老想「教唆殺人」,拱別人去衝撞,自己卻在旁指指點點,切割得一乾二淨,只敢在主流音量出來後跟著喊話,根本無法在逆勢中與綠軍對戰。

既有與清廷權貴一樣的菁英階級意識,藍營上層的結局當然不會相去太遠:既沒有學到敵人的真正優點,又丟掉了自家最珍貴的優勢。本來大多數人還相信藍軍有比較多人才懂德治國,但看看他們的荒腔走板,連最後一丁點「信任」都沒了,那還有「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勇氣。

國民黨團衝外交部記者會,曾銘宗,陳宜民

▲作者分析,藍營沒有「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勇氣(圖/翻攝自新媒體)

政治的對戰,就是一種品牌的戰爭。品牌之爭的關鍵,在於「價值」,而非戰術。不要老以為選民是笨蛋,就愛看打巴掌摔地上的灑狗血鄉土劇,那只是一種憤怒又無奈的情緒出口,更高級的人類,應該有更聰明的方法來達成目的。至少,更有勇氣,更有骨頭,這才是人們對菁英的期望。不是嗎?!

《作者簡介》吳崑玉,淡江國際及戰略所碩士,曾任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發言人,哈佛企管突破雜誌副總編輯。

 

加入 @setn 好友 #評論/三立大論壇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