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一開講/宮廷劇中的「鳳冠」是金子做的?你想太多了!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邱建一(藝術史學者、新月藝文負責人)

看電視看電影讀小說,經常會看到古代的貴族出席儀式典禮以及民間婚禮,婦女同胞們喜氣洋洋地披著霞帔,頭戴鳳冠。鳳冠霞帔在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婦女在典禮時最正式的服飾配件,一直到今天結婚的新人在試裝婚紗時,也總免不了穿套鳳冠霞帔拍個照片應應景。

▲清,樺樹皮鳳(朝)冠頭飾,台北故宮。(圖/邱建一提供)

究竟鳳冠霞帔在古代真實的樣貌如何?雖然文字描述不少,但又一直缺乏實物佐證,畢竟流傳至今的鳳冠霞帔大多是清末民初民間流傳的,而且這些現今看得到的實物,到底是真實的古代樣貌?還是民間工匠藝人想像出來的樣貌?這就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了。

宋代是鳳冠起源?

事實上,真實有據的古代鳳冠只有四頂,而且都出自於明代萬曆皇帝的定陵,分別是萬曆皇帝的孝端皇后與孝靖皇后的陪葬品,現今保存於北京的國家博物館。但這四頂鳳冠的樣式可能與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事實上鳳冠的樣子在每個朝代也不盡相同,所以要了解鳳冠,還是得從它的演變過程講起。

從歷史文獻的記載可知,早在漢代開始就已經有鳳冠的雛型了,但當時不是帽子,而是髮釵。髮釵是婦女的頭飾之一,而漢代皇族成員的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等人的髮釵上,都有鳳凰花紋的裝飾。

真正有意義的鳳冠,可能到了宋代才正式出現。《宋史‧輿服志》記載當時皇族婦女的禮服裡就包含了「朝冠」在內,皇后的朝冠是「龍鳳花釵冠」,滿綴珠寶,並且用金線銀絲盤成龍鳳及大小珠花二十四株。而地位次一等級的皇太子妃戴的朝冠是「花釵冠」,減去龍鳳,只有大小珠花十八株。宋代皇后參與典禮時戴的龍鳳花釵冠,應該就是我們一般所認知的鳳冠了。雖然,現今沒有這種宋代的鳳冠實物流傳,但聊可堪慰的是至少還有畫面保存。台北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館)保有宋代歷代帝王后妃的肖像,這些畫像至少可以讓我們知道宋代皇后的鳳冠的大致樣貌。

宋代結束以後進入元代,元代的貴族婦女不時興漢人的穿著,她們戴的是自己的「姑姑帽」,姑姑帽是蒙古與周邊遊牧民族已婚婦女戴的帽子,蒙古文「孛黑塔」,原意是美麗的裝飾,讀音kuku-e,漢音譯「罟罟帽、姑姑帽、顧姑帽、固古帽」。這種帽子的帽體以樺樹皮製作,上方寬下圓窄,就像是一隻倒過來的馬蹄,蒙以紅布綴以珠玉,再插上樹枝與鳥羽裝飾。姑姑帽約在成吉思汗時期就已出現,逐漸成為流行。帽子的高度與「根腳」(氏族部落)有關,大根腳婦女姑姑帽就明顯高於小根腳,元代后妃的帽子長逾一尺以上。姑姑帽雖然與鳳冠無關,但它的帽體使用的樺樹皮,卻是未來在清代的鳳冠的主要材質。

▲宋真宗皇后。(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明代華麗的四頂鳳冠

元代結束以後進入明代,明代大致以宋代的服飾為依據並加以改良,宋代鳳冠的那種誇張華麗的樣貌到了明代略加以簡化,所以明神宗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四頂鳳冠,就沒有像是宋代的鳳冠那樣的浮誇。值得注意的是,明代並沒有「鳳冠」這樣的名稱,而是稱為「鳳翎龍冠」。《大明會典》記載:

「雙鳳翎龍冠,以皂縠為之。附以翠博山,上飾金龍一、翎以二珠翠鳳,皆口銜珠滴。前後珠牡丹花、蕊頭、翠葉、珠翠穰花鬢、珠翠雲等。三博鬢,左右共六扇。有金龍二各銜珠結挑排。」

來自《大明會典》的文字的描述看起來這種「鳳翎龍冠」作工挺繁複的,但實際上,明代的鳳冠還真的是非常華麗。以定陵出土的四頂鳳冠材質來說,它的主框架以木頭製作,外包以金箔,鳳冠上的裝飾支架是層層的金絲壘疊,光是珍珠最多的一頂使用了5449顆,而最少的一頂是3426顆,而各色寶石最多的一頂是400多塊。另外再加上用點翠製作的鳳鳥與雲花片數以百計。這些華麗裝飾的帽子,每一頂都重達3公斤以上,沉重的帽體壓在頭頂上應該是不太舒服。

▲明萬曆皇帝的皇后的九龍九鳳冠(複製),定陵博物館。(圖/邱建一提供)

明代滅亡後進入清代,清代的主人來自東北的女真人(滿族),雖然滿族的漢化早在明代就已經開始,但是他們倒底不是漢人,所以服裝與審美品味都與傳統的漢人有所差異。

事實上,清朝的皇室婦女是不用鳳冠的,她們戴的是「答拉赤」,漢語稱為「大拉翅」,這種板形的頭飾是從入關前的髮髻「二把頭」演變而來的。在入關後開始流行,所以又稱為「大京樣」,大拉翅的面積從小而大,越晚期越大,而我們在電視中看到的那兩片大大的大拉翅,是清宮最晚期的式樣。

所以,鳳冠在清廷當中算是一種新奇的異族裝飾,史料記載一直到慈禧太后時期,即便是慈禧本人也沒有看過整套的鳳冠霞帔。據說慈禧太后六十歲生日前幾天,她心血來潮召見漢人官員的七子繆氏,請她穿整套的鳳冠霞帔來參加她的壽宴。這一天,滿族貴婦群聚圍觀這位穿著鳳冠霞帔的漢人婦女,場面非常歡樂,慈禧大悅,因此而賞賜無數。

▲清,樺樹皮鳳(朝)冠頭飾,台北故宮。(圖/邱建一提供)

清代的鳳冠 用樺樹皮製作

從這段記載可知,滿族貴婦在宮中日常是不戴鳳冠的,這是為何即便連慈禧都沒有看過整套的鳳冠霞帔的原因。但是,雖然她們沒有鳳冠,但有類似鳳冠的頭飾用來裝飾她們的大拉翅。

大拉翅的材質以銅鐵絲作為骨架,漿布做胎,外包以黑色布料或是絨布。而大拉翅可以插上各種裝飾,常見的是各色爭奇鬥艷的紙花綢花,髮釵還是被使用的,一來它可以固定帽體在頭髮上,其次它也可以插在大拉翅上作為裝飾,所以從漢代就已經有的鳳頭釵,當然也是大拉翅可用的裝飾,而鳳頭釵本來就是宋明兩代的鳳冠的前身。

▲清,樺樹皮鳳(朝)冠頭飾,台北故宮。(圖/邱建一提供)

在典禮時,清宮婦女頭戴「朝冠」,清代的朝冠男女樣式稍有差異。男性的朝冠由元代的「鈸笠帽」演變而來;而女性的朝冠類似由氈帽發展來的暖帽樣式,但帽體上飾以珠玉與鳳頭飾。這些鳳頭飾,比較常見的是以黃金累絲編織焊接而成,更高等級的是以樺樹皮製作,再鑲嵌以金絲珠玉。

以樺樹皮製作帽子與帽飾,這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習慣。早在元代貴族婦女的姑姑帽,就是以樺樹皮製作帽體。之所以用樺樹皮的原因,取其輕薄堅韌,而且它也更適合雕刻成一隻展翅而飛的鳳鳥,而且樹皮本身有彈性,所以戴上這種頭飾,在使用時它會隨著步伐而顫動,顯得更栩栩如生。以製作帽子的材料來說,比起笨重的黃金,樹皮是更好的材質。

現今台北故宮就保存幾件來自紫禁城以樺樹皮製作的朝冠鳳飾,雖然經歷了數百年,樺樹皮已經分解崩裂,但從現存的樣貌還是可以想像它當年的華麗風姿。

誰說鳳釵鳳冠都是黃金做的,黃金對我們這種沒有幾錢黃金的小老百姓來說,才是珍貴的財寶,對於皇室貴族來說,黃金並不是特別珍貴的對象,反倒是不起眼的樹皮,施以巧雕再加以裝飾,才是皇室婦女的最愛。台北故宮收藏的〈樺樹皮鳳(朝)冠頭飾〉就是一個代表!

▲藝術史學者邱建一

※本文章獲邱建一先生授權刊登,請勿任意轉載。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