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遠離肥胖?營養師:不用一直避脂肪,關鍵是這三個字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肥胖本身是一種慢性疾病,為體內脂肪堆積過多造成。成大醫院營養部張晴閔營養師表示,當身體質量指數BMI 27,或是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即屬於肥胖。而依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肥胖盛行率為22.3%,其中男性為25.3%、女性為19.4%。

▲肥胖(圖/翻攝自Pixabay)

張晴閔營養師指出,肥胖者容易得到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退化關節炎、癌症(如:子宮內膜癌、乳癌等)、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導致女性不孕症等。但研究報告也指出,肥胖者若是有加以追蹤、控制及減少體重,就可降低罹患上述疾病的相對風險。所以,維持適當的體重非常重要。

張晴閔營養師表示,體重控制需長期抗戰,要有良好的減重計畫,重點在於減少卡路里的攝取及增加消耗量,再加上飲食習慣的改變及心理因素的克服。她提出幾個增加減重成功的方法:

一、提高減重動機,做好心理準備:執行計畫之前,需了解「這次減重的動機,是否比上次強」及「是否了解要實現目標,需花費數週、數月或數年的時間?」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則表示尚未準備好,很可能會因此越減越肥。這時,可列出肥胖造成的不利因素,例如:疾病、外觀、動作不靈活等,張貼在家中明顯處,時時提醒自己及鼓勵自己,一定要減重成功。

二、設定合理減重目標:三餐定時定量很重要,因為一餐未進食,會導致下一餐吃得更多,反而攝取更多熱量。主食以五穀飯、雜糧飯、地瓜等全穀雜糧類為主,以增加飽足感,再搭配蔬菜及去皮白肉,加上2份拳頭大小的水果及適當的油脂,每天以攝取1,200~1,500大卡為基準。另可使用固定餐盤盛裝菜餚,以利控制進食分量。張晴閔營養師也提醒,減重目標不需訂得太高,以免達不到就放棄,失敗率反而會更高;可設定每週減少0.5~1kg,長時間堅持小小的成就,累積就會變成大大的成效。

三、減少零食及點心的攝取:只在3個正餐時間進食,其餘時間切勿吃零食;盡量減少家中零食的存放及購買,或是購買時選擇小包裝或單包裝;選購時應善用營養標示,選擇熱量較低的食物,減少卡路里的攝取;或是以新鮮水果及全穀類食物製作點心,但記得下一餐的主食分量需減半。

四、勿一味選擇無脂肪食物,進食量才是最重要:控制飲食的重點是總熱量控制,而不是單純只減少脂肪的攝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都是提供熱量的來源,脂肪提供熱量及必需脂肪酸,有助於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是身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缺它不可,需適量食用。如一味攝取無脂肪飲食,易缺乏飽足感,反而增加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食物的進食分量,導致攝取總熱量超過需要量,所以進食的總量才是最重要的。

五、增加活動量:運動可增加熱量的消耗,提升基礎代謝率,有助減重效果。好以生活化運動為主,選擇簡單、不受時間及地點限制,以及可做到的為主,慢慢的增加活動時間及次數。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若一次無法完成,可拆成2或3次,每次10~15分鐘,利用零星的時間完成即可。像在家照顧孫子的爺爺奶奶,可帶孫子至戶外散步,同時提升祖孫關係;或參加土風舞/瑜珈課,利用群體力量幫助增加卡路里的消耗;也可使用網路運動媒體,在家動動筋骨。

六、定期量秤體重:平時穿著以合身的衣褲為佳,穿衣服時的鬆緊,可提醒自己體重增加或減少了,並於清晨空腹時量測、記錄體重;若體重有回復情形,應檢查前述各項哪裡出了問題、未確實執行,並立即修正,且在1個月減少回復的重量,堅持達到目標值。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蔡英文、陳建仁出席Google新辦公大樓開幕典禮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院司委會審「國會改革」相關條文修正案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