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一廣場/安全性:IG、臉書>數位身分證?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高啟洲

數位時代來臨,網路購物交易、網上事務辦理、網路銀行往來...都早已成為大部份人的日常;想當初在數位化的演進時,坊間也曾掀起一陣陣針對網路安全的熱烈討論,然而隨著數位往來的日漸普及,對於網路安全機制也有了成熟的沿革,使得現今在網路上刷卡交易、填寫個資等的安全保護已深受民眾信賴。

▲數位身分證核心程式將交由行政院資安處指定團隊進行資安檢測。(圖/內政部提供)

這便是數位時代在不斷向前邁進時必經的路程,於是乎面對政府即將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New eID),想當然爾亦會引起部分人士的反對聲浪,然而,政府在數位身分的安全把關,早已走在前端,不但借鏡了德國、立陶宛、波蘭、愛沙尼亞、芬蘭等國,對於數位身分安全與重要個人資安證件的防偽技術,同步在我們的數位身分證卡體、晶片與資料傳輸安全上,並引進各界極專業人才共同研擬設計,更在隱私權保護上,進一步比照全球最嚴格的歐盟GDPR規範。

另一方面來說,傳統身分證上直接揭露了每個人高達11項的基本資料,在任何需要影印身分證的場合或事務,他人皆能輕易得知個人戶籍地、配偶、父母等個資,而數位身分證僅在卡面上表明五項基礎資訊,對於其他個資,不論哪個機構部門,皆必須經有持卡人同意並輸入特定密碼才得以讀取,同時數位身分證減少了機構部門之間可能的資料回查過程,反而更能有效去除資料傳輸過程中被竊取更改的機會。

我們會使用網路銀行,會使用自然人憑證在網上申報稅務,會使用健保卡供醫療機構更新資訊,會在臉書、IG自行上傳所有生活發生的一切,卻對具有更高安全把關標準的數位身分證發聲反對,或許這僅是對於時代進步與改變傳統前的恐懼人性,與其如此阻斷與世界並行的道路,不如一同更深入瞭解數位身分證的安全機制技術,就從數位身分證開始,讓我們不可脫離的網路生活更加安全有效率,也更能體會數位時代所帶來的最大效益。

《作者簡介》高啟洲,國立台南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加入 @setn 好友 #評論/三立大論壇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