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吃胙肉嫌難吃? 拒吃會被當謀反砍頭

記者林辰彥/綜合報導

清宮劇《延禧攻略》裡有一段清代皇室傳統祭祀儀式與吃「胙肉」的場景,胙肉真的是讓人難以下嚥嗎?清朝皇室為何不愛牛羊肉,特別鍾愛豬肉?

▲清朝宮廷祭祀後吃胙肉是吃尊榮與恩典。(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女真族在東北苦寒之地,沒什麼牛羊,他們藉以維持熱能的就是脂肪肥厚的大肥豬。滿人入主中原後不忘本,皇帝每個月要在宮內兩次祭祀,祭祀完畢再將豬肉分給大臣以及侍衛們。除了皇帝提醒滿人不忘本,明朝皇帝姓朱,清朝以「清」水煮「豬」肉,也有他象徵的意義。就像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動員戡亂時期,殺豬(朱德)拔毛(毛澤東)一樣是有諧音的意涵。

在戲劇裡面,把「吃胙肉」演成難以下嚥的苦差事,主要是這豬肉煮食的方式很簡單的,就是挑一隻全身黑色的肥豬,將其宰殺後,直接丟進坤寧宮的一口裝滿清水的大鍋裡,烹煮過程不加任何調味料。以現代人的思維去想像這樣的肉,當然是難以想像的難吃。

這是豐衣足食現代人「想當然耳」的看待吃胙肉。其實要吃個胙肉還不是普通人能吃的,一來是能參與祭祀的王公大臣,剩下的豬肉只有侍衛們能吃。吃胙肉吃的是尊榮、恩典。

其實一些窮京官俸祿不多,紀曉嵐初入翰林院時,「十日難得吃一肉」,因為救了皇后,皇后下旨讓紀曉嵐跟侍衛一樣可以「吃胙肉」。由此可知,吃胙肉在戲劇裡面以王公大臣錦衣玉食的角度看,當然是不好吃的。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應該是恩典當佐料的美食。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