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後遺症!美學生「認知混亂」身體衰弱 學校課業大落後

(中央社華盛頓8日外電)部分兒童和成人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後,飽受身體、心理和神經症狀纏身之苦,包括許多對初期感染僅有輕微反應的人。

▲染疫後遺症,美國一名學生出現認知混亂的狀況。(圖/Pixabay)

15歲的葛羅根(Will Grogan)茫然看著他9年級(在台灣相當於國三)的生物作業,前一天還能掌握的課程內容,現在看來完全陌生。

葛羅根坦言:「我聽不懂。」雖然教師和同學試圖讓他回想起他以前在課堂上有多熟練地回答問題,他還是說:「我沒看過這些東西。」他變得很沮喪,教師同意他去找校護求助。

這段故事發生在今年稍早,是諸多染疫後認知混亂的案例之一。葛羅根去年10月感染COVID-19後就遇到這類問題,還有疲憊和腿部劇痛等。

紐約時報報導,全美年輕人正準備返校開學,其中許多仍努力從染疫後就揮之不去的神經、身體和心理症狀中康復,這種狀況常被稱為「COVID長期症狀」(long Covid),表徵、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都因人而異。

研究認為,COVID長期症狀可能影響10%到30%染疫成人。目前針對兒童的研究數量不多,推估兒童受影響比例的差異也頗大。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院長柯林斯(Francis Collins)今年4月在國會聽證會上引述一項研究說,約有11%到15%的染疫年輕人會「承受這種長期後果,在學校表現等方面可能非常不利」。

由於傳染力強的Delta變異株正在美國蔓延,完整接種疫苗的12歲到17歲青少年不到半數,低於12歲兒童又尚未納入施打對象,兒科通報的染疫病例急速增加,年輕群體正面臨風險。

醫師們說,即使年輕患者初期感染時只有輕微甚或無症狀,仍可能承受COVID長期後果,例如引發混亂或令人衰弱的症狀,擾亂了他們的學習、睡眠、課外活動和其他生活面向。

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及中風研究院(NINDS)神經系統感染科主任納斯(Avindra Nath)說:「潛在影響非常大。他們正處於成長期,一旦開始落後,就很難(重拾進度),因為孩子們喪失了自信。這是個惡性循環。」

前述的葛羅根是鷹級童軍(Eagle Scout),也是網球好手,還熱愛語言,正在學法語和阿拉伯語。他說,他以前覺得「小睡是在虛度光陰。」

然而,染疫害他疲勞不已,幾乎35天下不了床,還得坐著洗澡,以免暈倒在浴室。

當他回到德州達拉斯(Dallas)中學上課,昏沉的腦袋讓他在數學課看到「數字浮出紙面」,還忘了交有關日本武士的歷史報告,甚至在英語作業中夾雜法語。

葛羅根說,他把作業交給老師,感覺老師好像在問「這是草稿筆記嗎?」他很擔心地說:「我還能當好學生嗎?這真的很恐怖。」

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資料,全美有近420萬年輕人感染COVID-19。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神經感染性疾病專家威爾森-墨菲(Molly Wilson-Murphy)表示,目前觀察到的長期症狀包括疲勞、頭痛、昏沉、記憶力和注意力難以集中、睡眠障礙、嗅覺和味覺持續變化等。

她坦言:「我們還沒有任何好辦法去推估誰會受影響、程度有多嚴重、要多久才能恢復。我們沒有任何神奇療法。」

葛羅根說:「我不算是誇張做作的人,但(這場病)讓我變得憂心忡忡。感染COVID-19之前,我覺得就算染上也能克服,會有抗體,會沒事。但天啊,現在我真的不想再經歷一次了,絕對不要。」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務必戴上口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國際頭條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