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一廣場/侯友宜為什麼能立於不敗之地?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韋安 

最近,台灣政治輿論的焦點話題,都圍繞在侯友宜是否參選2024。他是不是藍營在2024最強人選和唯一選項?屆時是否會藍白合或侯柯合,才能打敗民進黨?

這些議論,有對侯友宜政治實力的肯定及期待,也有另有企圖的捧殺。而侯的回應則是:身為新北市長,要把自己的角色工作做好。在防疫、市政建設上努力,讓市民能夠回到正常的生活型態,要努力做事。

與其現在討論侯友宜與2024的關聯性,不如正視和系統性地研究,「侯友宜現象」背後的諸多意義,以及他對台灣政治風貌的改變和引領的可能性。

▲侯友宜在這波疫情的防疫表現得到民眾肯定。(圖/新北市府提供)

【浪潮政治】

侯友宜就任新北市長兩年半以來,在《美麗島電子報》、《TVBS》、《東森新聞雲》等媒體,長期所做的追蹤民調中,在「政治人物信任度」、「六都市長施政滿意度」、「台灣政治人物排行」等選題中,都長期維持穩定領先。

在五月中旬疫情風暴之後,侯友宜既要應對台灣人口數最多,地緣關係導致的最嚴重疫區的疫情,又要面對他上任以來,綠營乘疫情之際,對他發起的最猛烈攻擊。但他一路忍苦戰苦撐,沒有被打倒。

《美麗島電子報》六月底,所做的民調「誰最適合擔任2024總統?」侯反而首度超越賴清德,成為第一名。而台灣民意基金會,對六都首長的防疫政策表現度排行調查,侯友宜被肯定度高達50.3%居冠,比第二名柯文哲30.4%,高出達20個百分點。

侯友宜的聲望,支持度和受肯定度,長期維持接近「天花板」的高檔,說明除了深藍和深綠的少數不支持外,對他的表現,台灣絕大多數人都極為滿意。

其實,侯友宜的今天,不能用「崛起」來形容,而是從他自警察生涯所樹立,鏟奸除惡的鐵漢英雄形象就開始,並形成一種正面長期的公眾認知。

由警轉政之後,擔任新北市副市長7年,他的政務表現也可圈可點,也頗受到新北市民的認可。2018年選舉,他的支持度從當年4月,到選舉結束,都始終碾壓對手蘇貞昌。最後以30萬票,贏過對手。

如果說近年來,柯文哲所帶來新政治現象,是暴起暴落,未來莫測的「海嘯政治」。侯友宜代表的則是一種「浪潮政治」,穩定踏實,波瀾不驚,有可預測性和續航力十足。

過去,侯當警察是「保護人民」。轉為政務官副市長,和民選市長是「建設台灣」。現在的各種民意(調)表現,自然是對他「領導台灣」的一種強烈期待。「浪潮」一直推著這個非典型政治人物,一路前行。

【新台派政治】

前幾天和大學好友見面,他已是著作等身的教授,曾任過某國立大學政治系主任。聊到其實從侯友宜身上,看到的是一種,有可能改變台灣政治格局的「新台派政治」轉機。

過去20多年,統獨之爭、藍綠無休止的惡鬥,早已讓民眾厭倦。李登輝時代推動的台灣政治改變,和後續的政黨輪替,藍綠交替執政,算是「舊台派政治」。侯友宜脫穎而出,則帶來與之相對的堅守中華民國立場的「新台派政治」可能。

「舊台派政治」推動總統直選等民主化改革,為社會大眾爭取更多的政治權力。讓頂層權力,由外省軍事統治集團及其權貴餘蔭,轉移到本省精英,形成新權貴集團。民眾看似外在的政治權力提升,但實際上,內在的生存和經濟權力,卻停滯甚至受損。

人們已經不耐煩政治為權力服務,只有政治精英階層獲益的「舊台派政治」,而希望政治能夠解決民眾,現實切身的利益問題。

所以,侯友宜少點政治、空談、嘴炮和對立。多點務實、做事,解決問題。讓政治來服務和解決民眾的現實問題,自然形成一種堅守中華民國立場的「新台派政治」格局。從侯所受到的民意支持,已證明這種潮流,可謂勢不可擋。

柯文哲同樣也屬於「新台派政治」的人物,但柯算是發現和批評問題的人。而侯友宜則是那種,用政治實現,解決問題的人。

【溫度,英雄會流淚】

與其他政治人物,最不同的地方,就是侯友宜內在的「溫度」。

長期的警察生涯,讓侯友宜見識過,無數最血腥和殘忍的畫面。但他沒有因此,養成職業性剛毅或麻木,還是有血性,英雄也會流淚。與那些學歷耀眼,政治經歷豐富完整的政治精英相較,侯友宜更能接近和體恤底層民眾。

前兩天,三峽區一處民宅發生火警,侯友宜在清晨4時許,就抵達火災現場。了解民宅起火原因及火災處理情形,隨後前往雙和醫院慰問罹難者受傷的家屬,要求區公所協助後續喪葬事宜。

這種情形,不是偶發而是侯友宜的常態。不久前的另一場火警,侯也是清晨5點抵達現場親自處置。這些事,完全可以請副手出馬就可以,但侯堅持事渉人命的事,一定要自己親自到場。

這兩次意外都發生在疫情期間,侯常忙碌到晚上一兩點。為了公務,侯幾乎是不眠不休。而有時,侯也會親自出席意外事故不幸身亡市民的追思儀式。

疫情中,染疫而亡者,臨終無法與親人告別。火葬前也不能舉行任何悼念儀式。侯友宜曾到火葬場,為這些不幸的新北市民,最後孤單的一程送行,表達哀思與追悼。為自己無法救護市民,而自責落淚。

侯友宜流露出一種自然的溫度,他不僅是一都之首的父母官,也是充滿情感的普通人。除了做好市政外,能用自身的溫度給人情感的撫慰。盡其全力,即使些微處,也做到每樣他能做到的事。

【善、能、實】

侯友宜面對台灣最嚴重的疫區新北市,從最高每天確診380多人,到目前壓制到個位數,基本上已算成功戰勝了疫情。台灣在這波疫情爆發後70多日內,就將疫情控制住,被國外媒體記者稱為是第二次的奇蹟。

蘇貞昌前兩天講話,非常感謝指揮中心的辛勞及國人同胞的配合,但他忘了感謝在一線,用對方法,拼盡力氣的侯友宜。而侯靠的是「善」、「能」、「實」三個字,成功戰勝疫情的。

侯不以犀利、強烈的政治語言,鼓動人心,創造議題,製造聲量,但無論大小作為,都以追求滿足民眾切身利益,為出發點。

雖然這波疫情以來,綠營乘機對侯發起了幾波猛烈攻勢。但侯都忍常人不能忍地,不掉入口水 ,而全心全力投入到抗疫工作。最終,繳出抗疫成績單,讓所有的批評和抹黑都如過往煙雲般消散。

侯的政治字典裡,一切從「善」而出,政治是「善」爭,而非「惡」鬦。自己做的好超越對手,非死纏爛打。給對手餘地,給自己機會,不搞也遠離政治鬥爭。而能集中心力和資源,用在做事上面。

侯友宜有「能」的優勢,能夠敏銳地覺察到,無論大到社會,小到個人的民意趨勢和需求。而且每次都能超前發現問題所在,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是他30年警察生涯,養成的獨到之處及行事特質。讓他有「能」力,真正解決這個社會所累積和面臨的問題。

此外,一切以務「實」為出發點,天天想實事,時刻做實事,避免那些不切實際議題製造。所以,「想做事、能做事、實實在在,在做事」的品牌標籤被定型在侯的身上,無分藍綠,侯的競爭者和對手們,很難在這點超他。

有無數實證,證明侯友宜一直都在實踐「善、能、實」。台鐵太魯閣號408次列車,4月2日發生工程車掉落貴點,導致嚴重出軌意外,釀成近50死、210傷慘劇。為防范未然,新北市府6日發函台鐵,要全面檢視新北境內鐵道環境,在風險路段裝設自動監測預警系統。因為新北市轄內沿線共有12處平交道,10年內發生11起交通事故,造成8人死亡。

此波疫情爆發以來,侯友宜的決策和執行,也都大多走在中央和其他縣市前面。新北境內率先全面關閉8大行業,國中小學下最早停課,第一個呼籲為防範Delta應採購第三劑疫苗等。

而早在去年,侯友宜就提出許多超前防疫建議。去年1月中旬,就建議大眾運輸戴口罩及禁止飲食;2月2日,建議口罩實名;2月20日,建議指揮中心一級開設如;3月16日,建議高中以下師生禁止出國;並且在去年,侯就多次要求中央實施入境全面普篩。

雖然,新北市確診人數高,承受極大的外部壓力,但侯誠實面對,「不怕數字變高,就怕民眾不出來篩檢」。新北總計醫療院所和社區篩檢有40多處,8個機動篩檢隊,並隨時應對突發狀況實施專案篩檢。

新北疫情能被壓制絕非僥倖,而是侯時刻保持高度警戒之心(警察性格)。越被抬舉吹捧,越謹小慎微,不會昏頭,而會更務實專心。一路走來,在做事方面,侯幾乎從來都沒有失誤過。

【命運】

19歲,從嘉義鄉下,一個豬肉攤商之子,到台北萬華就讀警校。侯友宜可能從來也沒有想過有今天的地位和名望。他從幾萬名警察中,成為警界的最高位者,又成為有403萬人口台灣第一大都的民選市長。

原本,以他的成績,侯友宜可以就讀醫校,成為令人羨慕的醫生。但他讀了太多武俠小說,希望自己能成為行俠仗義,鋤暴安良的俠者,結果走上警察之路。從此點來看,對社會地位和物慾的追求,侯可說是淡泊的。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推波著他,讓他走到今天。

扁朝末期,侯友宜以48歲的年紀,出任人人稱羨的警政署長,他其實非常的猶疑和排斥。當時,扁政府貪腐疑雲叢生,政黨輪替成為必然趨勢。此時接了這個官位,很可能代表著他的公職生涯,就會早早結束。侯在做事當中追求的成就感,遠超過他對權力的渴望。

對於2024而言,侯從沒有表達過清晰的想法。如果,到時候民意仍對他有強烈的期待,而黨意對他有迫切的需求(征召),很可能他就順理成章地更上一層樓,也給台灣的政治,由舊而新,帶來一次轉機。

而這兩項如果缺一,侯可能就繼續做他的新北市長。能做事,有成就感,他就樂在其中,心滿意足了。反正,侯友宜都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簡介》韋安,資深媒體人

 

加入 @setn 好友 #評論/三立大論壇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